政冷已经引起经凉 日企担忧希望融入中国社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1:09 环球时报 | |||||||||
石华 相互依存彼此受益 “政冷”已经引起“经凉” 中日经济交往有多深
日本政府一位前任高官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中日关系。他说,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邻居,你可以搬到别的地方去住。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邻国,你却没有办法把国家搬到别的地方。你只能尊重对方,与对方处好关系。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作为最早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之一,日本与中国经济有着深刻的联系。在两国政治冷的背景下,两国的经济交往之深,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难以割舍的经济联系” 记者从商务部获得的中日经贸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1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日本还是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截至2004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3万个,协议金额650亿美元,实际投入461亿美元。此外,日本政府累计向中国承诺提供30472亿日元(1日元约合0.079元人民币)贷款,用于224个项目;为125个项目提供了1322亿日元的无偿援助。 日本驻华使馆为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中日两国结成友好城市299对,每周有255个航班从中国飞往日本,有219个航班从日本飞往中国。日本国内大约有50万中国人,其中中国留学生7万人,占日本全部外国留学生的65%。中国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约为40万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约1200人。2002年,共337万人次往来于两国之间。即使受非典影响,2003年两国仍有269万人次往来。此外,日本在海外约有4.5万家企业,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约2.8万家,雇了100万中国员工。 日本驻华使馆经济参赞高见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日中两国不仅仅是近邻,更重要的是,两国存在难以割舍的经济联系。”近年来日本经济停滞,市场容量饱和,很多中小企业出现生存危机。中国正好相反,市场空间非常大,这为日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对中国来说,则可以引进日本的资金与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把“在中国制造”变成“在中国创造” 事实上,中国绝不仅仅是日本企业推销产品的市场。日本电气公司(NEC)在世界500强中排第85位。NEC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金子肇先生与高级副总裁杜军先生一道,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金子肇先生表示,NEC进入中国开拓市场并没有受日本政府的影响,完全是公司行为。NEC拥有通信方面的技术优势,1972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就为中国提供了卫星通信设备,把中日政府首脑出席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签字仪式,向全球进行了实况转播。目前,NEC在中国大陆总投资已达30亿美元,拥有独资或控股公司53家,年销售额约为30亿美元。杜军说,在NEC的全球战略中,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上一财政年度中,NEC全球收入为430亿美元,其中国际业务收入85亿美元,中国占其国际业务的1/3强。 金子肇先生告诉记者,NEC海外销售的手机与电脑产品,80%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不仅是NEC的重要市场,还是NEC的生产与研发基地。根据NEC的全球战略,NEC的中国半导体生产基地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NEC已经建立中国研究院。杜军表示,在本土化方面,NEC中国公司的掌门人中已经有好几位中国人了;在研发方面,NEC中国研究院的建立,标志着NEC已把中国看成了技术创新基地。他说:“我们办研究院既不是为了做样子,也不是把NEC在日本的产品拿来做本地化处理,而是在做真正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项目。我们的目标是,NEC不仅要‘在中国制造’,而且要‘在中国创造’。” “中日间的经济关系正在变凉” 某些日本政界人士一直认为,中国人均GDP刚达到1000美元,日本是中国的40倍,日本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技术来源之一,中国对日本的依赖超过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因此,中日政治上的冷不会造成经济上的冷。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亚太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长文研究员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说,政治上的冷怎么会不影响经济呢?如今,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比重都在下降,对华援助也在大幅缩减,说不影响两国的经贸关系,谁能相信呢? 从贸易增速看,中日贸易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中国与欧美的贸易增速,每年大约要下降10个百分点;从贸易规模上看,在11年独占鳌头之后,日本已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从投资看,去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协议金额与实际金额,均被韩国超过;从政府资金合作看,日本政府贷款大幅缩减,无偿援助开始叫停。徐长文说:“这几方面的迹象都显示,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变凉。”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专门负责日本企业来华投资与贸易,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关系密切。所长斋藤圭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日中东北开发协会中国代表。他表示,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来华的日本企业往往会背上包袱。“欧美企业来中国发展,没有任何政治的或历史的包袱,这让我们非常羡慕”。 日方企业承认,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非常适合用日本新干线的技术与产品,但在两国目前的政治关系下,讨论购买日本的技术与产品,显然很困难。 事实上,中日之间经济合作的空间很大,如能源、环保、交通、地区开发等,日本可以参与许多大项目。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冷,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仅由企业来谈项目,显然不够。徐长文说,法国总统、德国总理访华时都带着庞大的商界代表团,是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日本企业却没有这样的机会。日本经团联为此有了危机感,呼吁日本政府改善与中国的政治关系。 面向未来,日本有很多事情可做 这几位采访对象的一致看法是,中日经济相互依存,谁也缺不了谁。那么,如何才能让两国经济联系顺利进行、继续扩大呢? 徐长文说,日本有很多事情可做。一是,30多个国家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日本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对改善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都有好处。二是,日本准备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但没有把中国列在日程表上,这显然也不合适。有日本媒体甚至说中国在与日本争东亚主导权。日本在这些问题上,心胸太狭窄了,太强调本国利益了,这样不行。要讲双赢或共赢。三是,在中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环渤海经济带等项目上,在继续对华援助上,日本都有很多事情可做。 日本有关企业家认为,随着两国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日本政府应该处理好日中间的政治关系,尊重对方的立场。对历史问题,不要感情冲动,而应该冷静理智地进行探讨,共同面向美好未来。 高见博参赞以前在日本金融厅工作,对中日经济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日中两国有共同的利益。日本企业竞相投资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最具魅力。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有些日本企业仅有技术,而中国企业却有资金与市场,欢迎中国企业去收购日本的制造业企业。 斋藤先生到中国两年半了。他回日本时,从北部的札幌到南部的福冈,都邀请他去介绍中国的情况;在中国,从北部的哈尔滨到南部的广州,则邀请他讲日本的情况。他指着两国密如蛛网的航线图说:“两国地理上如此接近,这是我们的优势,欧美企业根本不具备。我所接触的人,都非常希望双方能建立信任关系。日本企业非常希望能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之中,实现真正的融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眼,反映了日本企业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