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中国经验——资源丰富新疆篇(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22:15  CCTV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中国经验——资源丰富新疆篇(图)(2)

图片由CCTV《经济半小时》提供

经济半小时:中国经验——资源丰富新疆篇(图)(2)

图片由CCTV《经济半小时》提供

  王乐泉访谈

  王乐泉(中央政治局委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一个主导产业的形成,要想真正在一个地方,长期让它发生主导作用,你必须坚定不移。

  王乐泉,1991年4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们政府副主席,2002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并实施了“一黑一白”战略,使新疆棉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通过种植棉花,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中央政治局委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进行转换的过程当中,应该是棉花是先走了一步,这地方是地多人少,并且这个气候条件是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还是坚定这个市场从长远看,一个长的过程来看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提出了一白一黑战略。我们说让老百姓增收,当时主要是想靠棉花,因为那个时候,就是90年代中期的时候,这个棉花曾经到过接近700块钱一担,那当然效益是非常可观了,当时我们提出要搞3000万亩棉花,当时算下来就棉花这一项,新疆的老百姓人均年收入增加1700块。

  种棉花,比单纯种粮食更划算,王乐泉书记给新疆农民算的这笔帐很明白。那为什么还是有些农民不愿意种呢?针对他们的顾虑,政府又想了哪些办法呢?

  说起新疆,以前有首老歌流传的很广,叫《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并没有夸大其词,我们来看看地图,新疆的面积占了全国的六分之一,占了西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尤其南疆地区,历来就是国内优质棉花的主产区。可就是有了这样的条件,当地一些农民还是不愿多种棉花,他们担心的又是什么呢?

  农民的担心

  阿布都艾尼.依干拜尔迪(莎车县县长):棉花上最有效益,因为他是农民把棉花卖出去以后再收购大米、面粉来过这个日子的。

  在农民看来,直接种粮食心里踏实,而种棉花需要市场转换,心里没底。再加上,当时棉花单产不高,成本投入又大,棉农们一算计,就不愿扩大种植面积。而干部们有自己的招,他们下到田里和棉农称兄道弟,手把手教农民种棉花,棉花应该什么时候施农药、什么时候铺地膜,棉花株距之间应该隔多远,干部们都有自己的门道,农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和村民打上好几个照面,一来二去,农民们称县委书记叫“棉花书记”,县长叫“棉花县长”。

  虞军(莎车县哈尔乡书记):咱们采取跟各个村制定责任书、任务、面积。

  据了解,经过10年努力,新疆的棉花面积由1990年的650万亩,扩大到2001年的1694万亩,棉花总产也有1990年的46.88万吨,提高到2001年的157万吨,而农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吴迪铭(喀什行署副专员):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均收入从不到1000块钱,达到了现在的1630多块钱。

  当时,对扩大棉花种植心存疑虑的一些村干部,也改变了看法。

  买买提.恰瓦尔(莎车县阿热买勒村支部书记):和高密度栽培等技术的推广,现在看来如果当时不抓种棉花,不扩大面积,不抓增加收入,农民们很难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变化,很难响应小康社会的号召,当时没有想通,现在想通了。

  正当新疆的棉花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的时候,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1998年开始,国内棉花的市场价格连续几年持续低迷,从大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1997年的时候,一担皮棉的价格可以卖到700元,而到了2002 年,每担皮棉的价格却一下子下降到了360元,价格下降幅度将近40%。市场这种无情的变化,不能不说是对新疆的一个新挑战。

  棉花种还是不种

  在产棉主要地区喀什,当棉花的价格跌到最低点的时候,许多干部对到底要不要将棉花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阿布都艾尼.依干拜尔迪(莎车县县长):有些地方确实提出来要不种棉花,种其它作物。

  吴迪铭(喀什行署副专员):棉花始终是我们喀什的一个支柱产业,这个不能丢。

  就在喀什地区的干部展开争论的同时,自治区的领导也让全区的干部,针对棉花的种植问题,进行了讨论。

  阿布都艾尼.依干拜尔迪(莎车县县长):种植棉花不是政府强制于农民的,如果有比棉花效益好的作物可以种。

  棉花种还是不种?面对市场的冷眼,棉花产业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走?这个答案将决定新疆上百万棉农的切身利益,也将决定新疆农业的前途。接下来,我们再来听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书记的看法。

  王乐泉访谈

  记者:我们知道王书记是在90年代初来到新疆,你应该是亲眼看见新疆这几年棉花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是一帆风顺?

  中央政治局委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它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就说直接的印象就是,棉花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价格波动非常大。95年前后这个时期和今去年这就是棉花价格最好的,达到了每担700块钱左右,但是也有价格非常低迷的时候,令人难以接受的那个局面,就像2002年,一担棉花到了300块钱跌了一半多,但是成本并没有低下来,因为成本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的波动,所以老百姓种一亩棉花基本上没有大的收入,这个情况是有的,98年以后有一段时间价格下跌的时候,在新疆有很多人开始怀疑,还要不要把棉花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不光是老百姓也包括我们些干部,在这个问题上也曾经产生怀疑,我记得我们搞三讲的时候,有的同志讲我们这个棉花战略到底能不能靠得住,有的人也提这个意见,这也不奇怪,但是应对这种风险现在靠什么呢,不是靠退却而是靠发展。

  记者:你们最后得出了什么样的一个结论,怎么来提高新疆棉花的竞争力?

  中央政治局委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首先说坚定不移的坚持新疆这个棉花战略,棉花是新疆最大的一个经济作物,是农民收入里面一个非常大的组成部分,这一条不用怀疑。解决这个问题就靠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就着这个问题。

  即使面对市场的价格波动,新疆发展棉花的决心依然坚定。因为,没有哪个产业能像棉花一样,给新疆农民带来如此巨大的收入,也没有哪个产业能像棉花在全国市场有这么强的竞争力。有人甚至说,正是棉花产业的崛起,奠定了新疆在全国农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可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它能成为提升新疆棉花竞争力的一剂良方吗?

  目前,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占全球的8%左右。一些棉花主产县,农民60%的收入都来自棉花。而这些年经历了市场的多次波动之后,新疆发现,推动这样一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并不是做好简单的加法就行了,有的时候,做好减法,反而更重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