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2004年重要新闻回顾(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 16:48 《财经时报》 | ||||||||
工业效益创12年最佳下半年增速将放缓 受宏观紧缩的影响,增速呈逐月下降趋势,预计今年下半年工业企业利润、销售收入等增速会低于前5个月的水平
7月24日 未来偏冷?可能反弹?宏观调控进入关键时刻 投资增长率下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零,消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说明经济正在向冷;剔除物价因素后,消费上半年实际只增长10%左右,这只能是同比略增长;银行贷款是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降下来了,还是流动资金贷款降下来了,要搞清楚,否则整个投资很快会反弹 8月14日 GDP与CPI相向而行引发“滞胀”辨析 有经济专家向《财经时报》表示,上述情况在短期内还看不出来;但从长期看,如果石油价格继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无关的粮价继续上涨,那么滞胀发生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8月21日 经济学家樊纲条分缕析波动是市场经济体的内在风险 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发挥效用,隐藏的危机没能变成现实——人们没能看到不调控将产生的后果,于是很多人——媒体、学界等开始否定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甚至普遍对它质疑 9月6日 库存与应收账款猛增“三角债”压力卷来? 接受《财经时报》采访的专家指出,如果以控制投资为主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持续下去,企业将逐步寻求非银行资金的运用;长期看,如企业资金断裂,市场面临需求不足问题,经济将存在下滑的压力 9月20日 CPI上涨再现新特点加息待全面考量 在固定资产投资强烈反弹和新涨价因素推动CPI继续攀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也面临新的选择 9月27日 全球经济复苏中国一般贸易逆差呈转机 不仅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导致进口增速下降,更多由于国内外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出口规模明显扩大 小额顺差有望9月出现土地信息披露制度诸多漏洞 当前土地统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资源,轻资产;重收集,轻分析;重报表,轻抽样;重统计,轻披露 10月25日 餐饮、旅游消费亮点闪动城乡收入差距趋小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达1000美元后,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阶段;目前的统计数据,似乎正开始显现这方面特征,今年餐饮业和旅游业高速增长就是例证 11月1日 进出口减速压力加大外贸顺差格局确立 中国外贸进出口形势之所以发生较大的变化,突出的影响因素是自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宏观调控,直接影响是一些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速明显回落,使得进口额增长与增速趋于合理水平。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使得中国出口额快速增加 11月8日 马凯:中国经济三大深层矛盾未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认为:煤电油运问题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问题。他预计,中国的电力紧张将会持续到明年,而最终得到解决可能会到2006年;未来中国经济工作中要抓紧以下五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加大市场和物价监管力度;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11月15日 物价上涨拐点显现新的通胀因素值得关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幅为4.3%,涨幅比9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这是今年6月份以来,CPI连续4个月上涨超过5%之后,首次回转到3%-5%的“适度”区间 11月22日 四季度通胀压力仍存推动消费需求持续快涨 2004年上半年仅“三补一减”政策,使全国农民人均直接增收50元左右,拉动收入增长两个百分点;1-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622.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这是1984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4个百分点,这是1997年以来的第一次 12月6日 信贷增长与经济是否匹配? 央行以“信贷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为由提高准备金率,学界声音既有支持,也有怀疑 货币政策 1月3日 货币政策专注经济总量控制 对于2003年备受世人瞩目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央行政策实际上已经发生重大转变 1月31日 货币政策2004年左右为难格局持续 在处理信贷增速过快的问题上,央行将受到更大的挑战——过松,担心经济过热,担心通货膨胀,担心金融风险加大和不良贷款增加;过紧,担心压抑经济增长,担心就业压力过大 2月14日 央行经济指挥棒分量加重利率杠杆备受关注 为加强管理,银监会将派员进驻四大商业银行,形成矩阵式监管;今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将从2003年的8个增加到18个 基准利率国债扩容利率市场化山雨欲来 有专家由此断定,一直被中央银行大力推动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而且这一进程获得了财政部的全力合作 2月28日 真实储蓄收益变负专家指调高利率尚无必要 在银行因改革而对贷款更加审慎、居民储蓄愿望依然很高的前提下,居民实际储蓄存款利率已转为负值,需考虑拓宽投资渠道;专家认为仅据此得出“人民币储蓄利率面临上调压力”的结论为时尚早 3月6日 刘廷焕指差别存款准备率可行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得到经济学界政协委员高度评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