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2004年重要新闻回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 16:48 《财经时报》 | ||||||||
宏观经济 1月3日 中国经济第一次总体布局
从区域上看,中国经济再没有了沉静的角落,经济增长的三个梯队渐次铺开 1月10日 货币过紧无益信贷增速17%左右为宜 2004年物价温和上涨压力主要为成本推动型,并主要由粮价上升所致,货币投放的多少不会对下压物价产生简单的积极作用;对于局部过热现象,央行实际上力不从心 2004年中国通胀率不会超过4% 国内粮食短缺大局已定,粮价上涨约为5%;贸易部门价格受美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影响,估计涨幅达4%;非贸易部门主要受就业压力影响,预计价格涨幅1.4% 1月17日 央行研究局长分析政策动向 穆怀朋接受《财经时报》专访:今年物价走势可能导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大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巨大新政有望6月敲定 政府鼓励与限制发展的行业及行业内项目有大幅增减,农业、服务业、船舶业、机械业、铁路等行业新增鼓励项目最多;新政策在业内反响不一 2月7日 核心物价指数增速负转正温和通胀存变数 经济专家分析,工业品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结束连续78个月的负增长,或许是6年半以来物价变动的最重要表现,可能意味着中国从实质意义上将告别通货紧缩 2月21日 指数权重有限禽流感对物价影响不大 如果禽类饲料受到影响,猪、牛、羊饲料价格会上升;受季节因素影响,1月鲜菜价格环比上涨幅度要比活鸡和鸡蛋高得多 3月13日 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尚处研究阶段 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师姚景源指出,尽管GDP本身有一定的不完整性,但对一个国家而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4月3日 需要警惕“产能过剩”? 专家认为,除非有高出口的支撑,否则新一轮“产能过剩”迟早会到来 4月10日 总理专家座谈会预演经济结构问题热辩 央行副行长郭树清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价格水平下降,进口价格水平上升,是典型的贸易条件恶化表现;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导致就业增速远低于预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如高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大量依靠进口,中国有可能回到过去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上,回到“粗放型”增长的老路上 4月17日 上下游产品价格增幅背离通缩阴影可能回归 一季度数据显示,下游产品供大于求,而产能有增无减;如企业无法消化或吸收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就只能被淘汰,从而使价格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杠杆 4月24日 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市居民 去年9月以来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直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6月5日 不扩张亦不收缩结构调整“保控并举” 经济学家刘国光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现在不只是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整个宏观调控手段都在转向中性”;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对于紧缩的政策而言,本身就是中性的政策 6月5日 传导速度加快涨跌因素对冲考验物价 前4个月商品零售物价分别上涨1.7%、0.9%、1.6和2.6%,1~4月累计上涨1.7%,这是1998年以来中国零售物价上涨的最高水平;农副产品涨价对此轮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已退居次要地位 6月12日 5月物价环比降0.1个百分点统计局正面评价 物价同比4.4%的涨幅,是在食品价格继续大涨加之去年非典导致物价基数较低的前提下形成的;从统计数据看,农产品(食品)价格环比也呈现下降趋势;紧缩政策是否还会加力?下月数据将是关键 6月19日 投资陡降中国经济可能由热转冷? 有专家认为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3%,说明经济开始趋冷;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认为要证明宏观调控过度,还需未来两三个月的数据支持 6月26日 吴敬琏:经济过热本质何在? 靠“寅吃卯粮”的“借来的增长”,会使储户心中的“粮仓”变成“空仓”,最终纳税人“埋单”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