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中国经验系列移民抗贫宁夏篇(多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8日 00:33  CCTV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中国经验系列移民抗贫宁夏篇(多图)(2)

图片由CCTV《经济半小时》提供

经济半小时:中国经验系列移民抗贫宁夏篇(多图)(2)

图片由CCTV《经济半小时》提供

经济半小时:中国经验系列移民抗贫宁夏篇(多图)(2)

图片由CCTV《经济半小时》提供

  尝试移民

  记者:你找到那县市的时候,他们是什么反映,你记不记得?

  马明:说不要,怎么说也不要。移民来了以后,首先,一个县接受几万移民他的生产指标、GDP指标、人均收入马上就下来一截子。另外,他过来以后,因为都是贫困人口,给他当地带来的社会管理的负担、对他财政上的负担都比较大。我这心里面就是既着急同时又理解。

  花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马明也没有找到一个愿意接收移民的县市。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明想到了农垦系统,在他看来农垦拥有大量的荒地,同时在农作物收获季节还经常出现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应该是安排移民的一个好去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梁农场场长朱雪山:找到我们以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比较多。过去搞过调庄(农民)就不好管理,对我们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可能要差一些。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抱着迟疑的态度,也就是心有余悸。

  几大农场都对移民说不。然而就在这时,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人终于出现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山头农场场长周玉林:这个农场有10万亩土地,5700人。劳动力非常紧张,可以,可以考虑这个事。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办。

  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第一个愿意接收移民的地方。尽管长山头农场能够接受的移民数量只有1000人,离30万人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但毕竟,移民计划开始起步了。可政府部门没想到,就在第一批生态移民即将搬往新家的时候,新的波折又发生了。

  移民搬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移民办主任马明:一些群众很不理解,因为故土难离。他就在贫困的山沟沟里面生存了100多年。这边因为土地地薄,沙地一直不长粮食。然后,他们恐怕搬到那边去以后再又不行。

  好不容易找到了愿意接收移民的地方,移民新居也已经建好,现在却又有人不愿意搬。又一道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和移民干部的面前。口说无凭,眼见为实,很快村民们被政府的车送到了长山头农场。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移民办主任马明:他们去了以后呢,到地里面用锹挖,挖了以后看土层有多深,能不能长庄稼。然后到人家农户种的田里面去看玉米棒子长得多好。还有枸杞。再一个,当地打工能不能够挣钱。

  在看到为移民新建的砖瓦房和肥沃的耕地以后,村民们终于动心了,因为这是他们大山里的破土房以及贫瘠的土地根本没法比的。为了让这些村民对以后的生活更有底气,政府又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更多的扶持。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副县长马文全:搬出去、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这边有一定的退耕还林,每亩补助200斤粮20元的苗木管护费。他有一部分收入就是给他们一定的支持。

  2002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批1000名生态移民终于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他们生活多年的大山沟。

  宁夏移民:前途差得很大啊,差百分之八十的前途,相差。

  在政府的帮助下,第一批生态移民终于在肥沃的平原上,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山区,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能够变成现实吗?

  宁夏的扶贫移民试点实施以来,已经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4.2亿元,下达移民计划11.6万人。自治区政府要求,移民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那么,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移民们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吗?我们再到当年接受了第一批移民的长山头农场去看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