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MBO与国企改革 > 正文
 

国有资产产权改革不应停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06:29 第一财经日报

  徐奎松

  日前,学者茅于轼在接受《英才》杂志专访时,就国有企业改革发表看法,说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方向不能改。如果现在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停一停,缓一缓”。与此看法不同的是,郎咸平日前在另一媒体抛出两个惊人观点,一是说政府权力的放弃以及权力的移转是无法定价;二是产权转移给民营企业,政府将失去整个控制权。

  抛售学术观点,酿成学界的重大分歧,这是在中国改革史上并不多见的一幕。自从2004年6月郎咸平催生国有资产流失质疑风波之后,争论与批评之声不绝入耳,徘徊与质疑的脚步随处可见。如果仅仅是观点大争论也就罢了,从现实看,已经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决策。国资委在叫停MBO之后,随即推出了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股权置换的方案。虽然国资委正在准备实施,但为什么学界对此却是鸦雀无声,根本没有褒贬之评论?

  这里面暗含着几层意思:一是部分主流学者对郎咸平的国资流失质疑嗤之以鼻;二是大家心里都明白,20多年的国企改革还没有找到一条能盘活国有资产的好路子;最重要的是第三条,“股权置换”,按理论推算,就是中央控制的大企业与地方的国有企业产权相互渗透,按产业优化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形成一个以中央企业为主线辐射全国的“蜘蛛网”型的国有企业结构。这里隐藏着一个问题,就是国资委通过中央企业最终握有全国国有大中小企业的控制权,有可能出现更大的行政性干预。

  由此还引申出很多疑问:“股权置换”方案最大目的是保住国有资产不流失,但能盘活全国所有的中小企业吗?更大的疑问是,在不让国资在改革中流失之时,会不会重蹈若干年前坐地流失的覆辙?会不会出现形式上的改革而实际完全改变现有的调整结构?改革的技术性问题会不会被利益群体所操纵?今后的决策更倾向于哪一边?等等。

  郎咸平的积极意义在于及时地阻止了MBO的越轨行为,但由此并不表明郎咸平提出的“政府权力的放弃以及权力的移转是无法定价”也是对的。

  就MBO而言,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极少出现国资流失而到了中国就走了样?实际上是中国有些监督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法律惩罚机制始终处于半睡眠状态。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彻底反思一下:挖空心思推出一套办法,不行立马换掉,再出新办法再换掉。如此几年一个周期不断循环。太多的成本和国有资产都在这些循环的过程中大量流失了。

  民营企业即使拥有部分产权,政府就失掉控制权了吗?一个好的市场化国家,不是靠收权控制经济成分壮大国力,而是让经济各主体在市场中通过博弈达到竞争下的优胜劣汰。手背手心都是国家的,政府在现阶段能调整好100家中央企业已经是国之福也。而其他企业依法纳税就足矣。不是改革的办法有问题,而是辅助环境跟不上。所以,有必要提出,国有资产产权改革不应停步。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