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10亿元再搞信息工程 与中国人民银行互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01:4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渡 上海报道 打造一套“有效银行监管体系”,一直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不懈追求。而今,这套体系赖以建立的数据库基础——“1104工程”建设已经初告段落。 据银监会内部人士透露,这套斥资约10亿元的信息数据库的框架基本成型,其中,大
“1104工程” 从与央行分家开始,银监会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的工作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在银监会最初的部门结构设置中清晰可见。“当初部门设置就有信息中心的编制,大约有50人左右。”上述银监会人士说。 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正式着手,始于银监会成立半年之后。2003年11月4日,银监会召开专项会议,讨论建设信息库的工作。会议将信息数据库建设定名为“1104工程”,标志着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从大的方面讲,银监会的监管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而非现场监管方面主要依靠信息监管、信息分析,信息库的建设是最基本的软件需要。”该人士称。 而另一方面,让这项工作更显迫切性的原因在于,银监会迄今尚未建起一套完备的、全国互联的监管信息系统。这对刘明康致力创建的“有效监管体系”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为推进这项工作,银监会成立了专门的监管信息系统工作小组,由银监会副主席史纪良亲自挂帅指挥,各监管部门主任悉数在列。具体的工作落实则交给了银监会信息中心负责。该中心属于银监会的内设部门,与央行的信息服务中心有着大致相同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编制。 目前,在经过约一年的建设后,信息数据库有了初步的框架。到2004年10月份,已经建立起大额客户授信登记、个人房贷车贷违约登记、关联企业信贷登记等三类数据库。 2004年11月3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开通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专网和客户大额授信及个人贷款违约信息披露系统的通知》,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纳入其日常工作程序。 而除此之外,包括金融法规、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基本信息、财务报表、重点行业专项数据、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登记,也正在建设之中。 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银监会充分参考了各个部门的意见。“2004年9月底已经召开会议,由办公厅牵头,以信息中心为主,现在正在要求各个部门呈交需求报告。”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一人士介绍,各个部门将把各自的信息需求上报到信息中心。 该人士还透露,“1104工程”的建设资金大约需要10亿元,主要由财政拨款。据知情人称,在该工程向发改委递交申请后,近期发改委已经到银监会做了考察,“并给了口头承诺”。 与央行互补 同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一致的是,银监会设立的信息系统也采用了一级数据库管理,由商业银行直接将信息汇总到银监会。目前,已经联网的信息供商业银行无偿使用,但并不排除以后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可能。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银行侧重于收集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银监会的数据库除了对商业银行部分开放外,将主要服务于银监会监管需要。信息内容主要涵盖金融法规和各金融机构经营情况的数据,如财务报表、专项报表(如重点行业的信贷登记数据,以便进行行业数据分析)、以及人力资源等。 “这个数据库与人民银行的数据库是互补的。”银监会相关部门的人士说。而在建立起这个系统之前,银监会需要的金融信息只能辗转从人民银行获得。 该人士认为,单独成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在于,“从监管的角度和从货币信贷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的需要是不同的”,监管信息侧重机构情况,如信贷资产和非资产情况、负债状况、不良资产比例等,而货币信贷则偏重于信贷信息。 和银监会信息建设的兴致勃勃相呼应,去年12月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数据库”首批试点的7个城市实现了联网互通。 而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保监会、证监会的相关数据库建设也在操作过程中。几个同时建设的数据库,在各自独立“操刀”的同时,似乎正在面对着另一重变局。 消息人士透露,鉴于不同金融机构的监管方都在打造信息数据库工程,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希望实现信息库的“联合”,即将三个监管机构的数据库统统纳入一套大的网络。这套监管数据库的主导权将不再由银监会所左右,而要上移到“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 目前,到底是“分离”还是“联合”尚没有定论。 但这种思路的萌发,似乎再现了几年以来央行、商务部、海关等角逐“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权的局面。一位征信管理研究人士指出:“各个部委都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重复建设在所难免,信息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类似的担忧,似乎又给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库建设,带来了再度变化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