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60岁老帅--廉颇老矣? > 正文
 

周明臣谢幕 中粮步入宁高宁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 14:1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华威 彭朋 王晶 上海北京联合报道

  几乎没有跳槽经历的中国首位MBA、有着18年华润履历的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终于在2004年圣诞节刚过,开始履新。他将顶替执掌中粮12载、已经63岁的周明臣。

  尽管周的离退并不算很突然,但宁高宁的接任却实属意外。早在2004年5月初,本报记
者在北京中粮总部采访时就已经听说周可能近期退休的消息,之前国资委已经派员进驻中粮找部分中层干部了解情况,但当时大部分的中粮中层依旧判断可能将由中粮内部人士接替周的位置。

  2004年12月28日下午2:30,一切终于明朗。中组部的一位副部长在中粮集团会议室正式宣布周明臣退休,其中粮集团董事长职位由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接任。在会上,中组部对周多年来对中粮的功绩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中粮集团公关部经理李明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当时,宁高宁也已经在场。”

  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粮油脂业务总经理张东风2004年12月30日中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证实,“在宣布任命后,宁高宁就与中粮集团包括刘福春、薛国平等在内的高层领导召开了一次专门的会议。此后,在中组部官员的组织下,中粮集团还召开了集团中层干部会议。”而张本人就是与会者。

  在这个中层干部会议上,周做了离职前最后的演讲,周表示,“再没有什么比中粮人更骄傲的头衔。”期间两次停下来给大家鞠躬,并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周还表示:“宁高宁同志年富力强,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不仅熟悉业务运作、熟悉企业管理,而且熟悉资本市场,有着深厚的资本运营理论与实践功底。”

  次日,宁高宁离开北京返回香港

  2004年12月30日华润发布公告:“根据国务院决定,宁高宁先生调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再担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聘任宋林先生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如果说宁高宁的调离令外界非常意外的话,宋林的接任显然毫无悬念。这位华润集团的重要人士一直以实干著称,并敢于承担责任。在2003年9月的华润经理人年会上,面对上级和国资委的代表以及全部的经理人,宋的发言近乎检讨:“去年华创在全国全面推行零售战略的执行,做得不够好,真正的责任在我。……以前自己在企发部整合过一些企业,不少是成功的,因此对自己过于自信,现在回想起来华润万家前一段有很多教训……”

  这次发言让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刮目相看,“作为一名华润集团高层核心领导集体的成员,宋林能够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总结经验教训是我到华润来不多见到的。”现在,他将带领华润完成宁未完成的计划,而宁将面临同样艰巨的新的任务。

  金融大业留有遗憾

  在周明臣的离职演讲中,周对于自己在中粮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周表示:“12年来,经过不断改革调整特别是2000年重组改制上市后的不断发展,中粮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外贸代理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型,公司主业更加突出,在油脂、酒业、啤酒原料、包装、巧克力、面粉等行业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并在金融、保险、证券、期货、酒店管理、地产开发等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截止到2004年11月底,按报表数统计,中粮总资产665亿元,较1992年95亿元增加了570亿元,增长了6倍。”

  “和2004年那些同样面临‘60岁’大关的国企高管完全不同,周明臣退休毋庸置疑是精彩谢幕。”中粮集团一位中层领导在听完周的演讲后对记者评价说,“惟一遗憾的是,周总一直希望能够令中粮在金融领域有所成就,但现在要宁来替其完成了。”

  周曾表示今生最大的理想,是希望能将中粮造成“中国的GE”,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打造属于中粮集团的金融帝国。早在2002年4月,周曾经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跨国公司来说,在做好它的主业的同时,必须要在金融领域有所作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中粮还有所欠缺,所以一定要大力发展,不能逃避。”第二天,周飞赴英国伦敦,参加与世界第二大人寿保险公司——英国商联保险的合资签字仪式。

  在随后的两年中,周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正是投在了金融领域,从收购新西兰保险公司、参股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到2003年11月中英人寿开业,中粮集团与美国怡安组建的中国首家合资保险经纪人公司获准筹建,周大致完成了他在保险业的布局。

  此外,中粮集团还成功参股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中信、广东证券。目前中粮正在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信托和证券业,并将实现控股的目的。如今,中粮的金融帝国正在日渐庞大,这个帝国最终将涵盖保险、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各个领域。按照周明臣的战略,中粮集团的目标是——到2010年,中粮来自金融业务的利润将占到整个集团的30%以上。

  “或许正是因为中粮已经开始致力于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并且目前其很多产品均处于竞争性领域,部分导致了国资委认为更加需要一位熟悉资本市场并长期从事竞争性业务管理的人士接替周才更为合适,而40多岁的宁高宁显然最为符合要求。”国资委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但直到目前,宁还来不及公开他的新想法。张东风表示:“直到目前,包括他在内的大部分中粮人士还不清楚宁是否会对中粮的业务及其战略做出调整。”

  但可以预计的是,同样一直想做“GE”的宁对于金融的兴趣毋庸置疑,而华润一直未有机会在国内进入金融业,这给了宁不小的机会。但宁入主后马上要做的事情可能还不是调整金融领域的投资,周透露:“当前,集团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与中土畜公司的并入式重组正在进行;收购深宝恒上市公司的尽职调查已经完成,正式过户可望在2005年春节前完成;酒、面粉、油、麦芽等业务的新建与收购、兼并工作也在有计划的进行,许多改革新举措正在实施之中。”

  上述这些工作显然不能延误,为此宁将迅速进入角色。

  宁高宁履新

  宁高宁的到来多少有些让人意外。1999年主掌华润集团后,因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大举并购与扩张,被人称为“中国的摩根”。他成功的将这家原对外经济贸易部下属的外贸公司转变成目前中国企业中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集团(香港6家,内地控股4家)。在2004年3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还承认,“希望能够像李嘉诚那样,将公司做到想不占‘便宜’都很难的境界。”

  正是在宁高宁的领导下,华润完成了多元化改造的初步战略,将集团原有的200多个利润点,确定为包括零售、地产、啤酒、食品、微电子、石化等在内的9大利润中心。截至2003年底,华润总资产达到了820亿港元。

  中粮履新,接过接力棒的宁高宁是否会完成周明臣的既定战略、实现周明臣的梦想?至少在很多方面,两者有着诸多的共同点:同属外经贸部的中粮与华润,都经历了从贸易向实业转型的过程,并且正是在周明臣与宁高宁的各自领导下完成了这一变革;都擅长利用资本工具频繁对公司进行重组改造,希望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国际化、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均提出要再造中粮和华润;两者都有实现集团在内地整体上市的梦想与计划。

  除了上述所说的宁即将面临的问题外,对于中粮传统的粮、油、糖这些竞争性零售业务,如何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也将是宁面临的一大问题。宁曾对记者表示过:“如果华润的多元化能够成功,至少有一个前提:中国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华润有很多竞争性业务,这些业务确实可能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集体出现问题,而这也是多元化企业最担心的,因为这种情况并非是管理能力能够全部解决的。”现在,宁在中粮面对的问题并无两样,至少在竞争性领域,中粮的诸多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甚至优于华润。

  华润的宋林时代

  没有宁高宁的华润,又将走向哪里?回答这一问题或许比没有周明臣的中粮来得容易些。

  彼时,接替宁高宁的宋林是华润集团上市旗舰——华润创业的董事总经理,这家公司因其庞大的资产被很多人所熟悉,而关于华润多元化的种种质疑也主要针对华润创业旗下诸如啤酒、纺织等业务。在宁高宁的华润时代,宋林就自告奋勇地去挑了华润万家这副担子。而他去挑这副担子是有深意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即零售带动分销成为华润创业甚至整个华润集团未来的目标,而零售成为了关键。

  按照宁高宁原定设想:零售行业要用5年时间,投资50亿,做500亿的营业额,赚5亿利润。然后,利用零售庞大的网络带动其他业务如啤酒、纺织、食品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并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略,主要是因为华润目前所处行业集中于竞争性领域,从零售、啤酒、食品到纺织无不如此。这大大影响了华润整体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率的大幅提高。对此,宁高宁也承认,“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回报率提高仍然较慢,原因在于扩张性增长多,自身经营增长少,也就是说利润中心营业额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并购来实现的增长。”

  具体到零售业务,难度更大,“我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够成功。但对比竞争对手,对比我们做其他业务,难度不是更大。首先我们已经有其他业务100亿营业额的基础,零售如果不做到500亿的规模,就没有价值。只有达到这个规模,最后才会产生一个价值。500亿的企业肯定和100亿的企业不一样,这里面带来的规模、效率会大大提高。”

  这就是为什么宋林作为华润创业的董事总经理要去挑华润万家这副担子的原因。宋林表示,“为了解决多元化业务的问题,公司思考了两年的时间,为了形成华创的增长模式,最终决定零售带动分销模式,该模式基于人口驱动理论。零售其实我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了,我们发现该行业将改变整个中国的消费行为,并且有很大的整合空间,于是重新把零售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当然,在执行方面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但目前已经基本解决。”

  显然,华润走了宁高宁后,宋林并不会对其进行太多的战略改变,因为目前的战略正是其鼎立支持并和宁共同设计的。

  链接

  百度一下“宁高宁”,相关网页多达15700篇。与周明臣一样,宁高宁也善于利用资本工具频繁对公司进行重组改造。据称他希望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