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 正文
 

短期外债仍在警戒线上观望博人民币升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06:58 第一财经日报

  外汇局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外债增幅得以控制

  本报记者 禹刚 实习记者 柏亮 发自北京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昨天(30日)公布的数字,截至2004年9月底,中国外债余额折合美元2232.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31%。国家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与6月
底相比,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迅猛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

  对于前三季度中国外债增幅较大的原因,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容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多借外币,再买人民币”的现象增多;此外也由于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对外债需求也较旺盛。但他乐观表示,目前的外债规模并不太高,“与GDP相比,还没有超过警戒线。”

  他还表示,第三季度外债增幅得以控制,有来自于监管部门的政策作用,比如提高外资银行准备金率、进行结汇控制等,但易宪容认为此举并不影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

  易宪容的看法得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主任赵锡军的认同。在解释为何第三季度境内外资银行外债比6月份减少12.09%、降到331.07亿美元时,赵锡军认为,一个原因是外资银行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后,人民币来源增多,对外币依赖减少;其次是,部分外资银行通过短期拆借等方式借来的外币,在人民币短期升值无望的情况下,已经偿还。

  今年头9个月,中国新借入外债1241.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27%,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996.54亿美元,占到总额的44.63%,比上年末增加226.10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国际公认的25%的警戒线,外汇局局长郭树清8月初对此作出过警告。

  在短期外债比例依然过高的问题上,易宪容表示,短期外债的规模过大,对经济的风险就比较大,外资如果频繁进出中国,会导致经济大起大落,亚洲金融风暴中的泰国就是例子。

  赵锡军认为,评价短期外债是否产生较大风险,需要对外汇进出中国的结构进行分析。“短期资金主要是通过QFII等形式进入中国,进行证券投资。”赵锡军认为,总体来看,流入的外资长期资金占绝大部分。在外债比例中,虽然短期债务占到44.63%,但少于中长期债务,他认为,国际收支结构中流入的长期资金多而短期资金少,“这样的外债结构不会有太大风险。”

  据外汇局公布的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在2002年底短期外债占比为31.43%,此后便逐渐攀升,到今年3月底突破了40%大关,达到40.66%,而在6月底则达到历史最高点44.78%。

  最新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今年1至9月中国外债净流入188.42亿美元,净流入量为上年同期的5.54倍。而在2232.73亿美元外债余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为420.91亿美元,占23.33%,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61.88亿美元,只占3.43%。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上半年外债规模和流量增幅较大的原因,一个是受国内经济及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另一个则是受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的调整所致,此外外商投资企业结汇的政策调整也影响了外资企业的借债行为。

  该人士表示,在外汇指定银行收汇、结汇业务的专项检查中,发现很多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资金,估计基于套利动机通过资本项目渠道流入境内。

  为此外汇局曾颁布《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并于今年7月1日实行,该《通知》要求实行“支付结汇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管理,一次结汇金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应要求申请结汇的企业提供有关结汇资金用途的书面支付命令,直接向其指定的收款人进行支付;此外还严格执行了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的管理政策。

  赵锡军还认为,央行加息以后,导致的短期债务的增长,需要引起关注,因为这会导致国内还款压力比较大。但他也表示,这种变化幅度不大,外债的风险并不会大幅增加。易宪容则预计,从近期看,外债规模的变化会跟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有关。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短期外债新闻 全部人民币升值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