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市化浪潮 延安精心打造陕北中心城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02:46 中国经济时报 | |||||||||
“白羊肚子手巾红腰带,哥哥你骑上毛驴到土窑洞里来。”这已是延安遥远的过去。近年来,富有战略眼光的延安人,面对汹涌的城市化浪潮,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实现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西部经济强市的重要载体,促进延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汪俊启 吴秋红 刘慧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历史上,延安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西安坐火车去延安,越接近延安,火车穿过的隧洞越多。相对于拥有富饶肥沃的渭河平原的关中和陕南来说,延安显得格外的广漠和贫荒。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高原地貌,坡峦连绵、川涧交合,“圣地”延安城就坐落于此。 延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城市三面环山,沿河而建,城中的街道依山势延展,整洁朴素,曲折狭长。站在街上,左望是山,右望还是山,山上清晰可见一孔孔窑洞。街道虽不宽,但很干净。沿着街道行走,清淡与平和让人觉察不到这个城市曾经历过的苦难和拥有过的荣耀。 2002年3月29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亲临延安考察工作时,对延安的城市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我第一次来延安是1989年9月。时过13年,这次来了以后这里起了很大的变化。” “延安变得更现代了、更美丽了!”、“延安比想象的要好。”在延安,记者不止一次听人这么说。 谈起延安的发展,市长张社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延安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延安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并实施“开发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2.76亿元,比1998年增长61.7%,人均达到7026.46元;财政总收入37.29亿元,比1998年增长2.04倍,人均财政收入居陕西省第一,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12亿元,增长2.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7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有钱了怎么办?有钱了怎么花?延安的决策者们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市目标,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带动”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适度超前,跨越发展,提出把圣地延安建设成为陕北中心城市。他们一致认为首先要开放,要用开放激活全盘经济。他们把城市建设放在了一个突出位置来抓,要把延安城建成一个既有革命圣地特色,又有现代化都市品位的新型城市。用城市带动农村,用城市吸引客商。 张社年市长告诉记者:“近几年,我们市财政每年拿出将近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建设,我们要让延安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让世人换一种眼光打量这座英雄的城市。” 塑造“红色圣地” 新名片 延安的城市面貌真的是日新月异。记者看到:一座座高层大楼拔地而起,依山而建的城市街道整洁平坦,草坪、绿地随处可见,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现代化的城市规模正在形成。一到夜晚,山城灯火通明,景色分外迷人。以至于一些老延安回来后,感慨万千,简直不相信这就是当年的延安。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延安的巨变令人刮目相看。在采访中,给我们留下第一印象的是高起点、高品味的城市建设。英雄的延安城已再不是旧模样,已是一座现代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相结合的西部名城。 从1999年以来,延安市致力于打造“圣地城市名片”,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连续四次荣获“陕西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称号。今年以来,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社年为总指挥的延安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以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城市为目标,重新确立了“注重常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创建卫生城市,整治重点难点,群众广泛参与,部门齐抓共管,宣传教育先导,综合执法联动,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打造“亲民管理,依法行政”的城市管理形象,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净化美化绿化、富有延安特色的城市风貌,使延安城市环境与历史地位、政治地位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相协调,提升了延安的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 延安的城市交通、通讯也非常发达,几乎每天都有飞往西安、北京等大城市的航班,铁路四通八达,从延安坐火车可以到达全国大多城市。铜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黄延高速公路、延塞高速公路建设后,延安的高等级公路交通框架将形成,延安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将缩短。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建设,也大大推动了延安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延安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全面加快了城市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5年共完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上百亿元,使延安城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屹立在黄土高原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明显增强,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完善。王窑水库引水工程、天然气输配工程、文化艺术中心、广电中心等工程相继落成;银海大厦、丽融大厦等一批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已建成投入使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延安人均公共绿地6.17平方米,初步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城市的构想。 据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延安的城市基础建设“方兴未艾”,实施了一批事关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 ——交通、电讯、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现有高速公路4.8公里,二级公路315公里,三级公路1655公里。黄陵至安塞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210国道南北贯通,乡乡通油路达81%。中心市区城市道路58.6公里,县城道路74.7公里。延安机场可以起降大、中型飞机。西延铁路开通营运,神延铁路全线贯通。铜川至黄陵、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已动工兴建。210国道、渭清线等干线公路改造和城区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实现市话程控自动交换和光缆传输,邮电、电讯设施满足城区群众信息传递需求。公共客运交通进一步完善,形成公交、客运、出租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交通格局。 ——城市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取得成效。园林绿化面积146.16公顷,城区主要道路路灯配备基本齐全,主要街道设置了灯箱广告,机关单位也都装上霓虹灯,城市夜景更加靓丽光彩。建成日处理垃圾138吨的垃圾处理填埋场一处,垃圾达到无害化处理,环卫清扫保洁区域扩展到134万平方米,建成公厕38座,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提高。城市照明设施渐趋完备,现有各种路灯7000余盏(组),照明设施的数量、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城市环保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天然气输配工程和集中供热工程,天然气入户21000多户,集中供热面积近百万平方米。液化气年供应总量达0.6万吨,有液化气供应站(点)4个,用气人口20万。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有环卫机械设备22辆,垃圾台14个。 ——加大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建成王瑶引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延安城区饮水水源问题。改建供水管网18.63公里,完成净水厂扩建工程,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95%。建成城市排水渠总长34公里,城区排水基本顺畅。 ——城市住宅建设步伐加快。现已建成世纪花园、东苑小区、翟则沟小区(一期)等住宅小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平方米,城市住房成套率达到48%。 ——建成延安最大的石佛沟大桥休闲娱乐广场,周围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广场雕塑、浮雕以石鼓和秧歌体现陕北地域特色文化,同时融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的历史风貌,成为西北川革命旧址风貌协调区标志性建筑。 诠释“特色延安”城市新风格 在延安采访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围绕“红色圣地”的城市特色建设,这是英雄的延安人民矗立在黄土高原上的一座里程牌。 记者了解到,在充分保护革命旧址的前提下,延安对独特的人文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突出特色,力争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带动旅游产业的崛起,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把保护与开发作为矛盾的统一体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思想。 “延安的特色不在高楼大厦”,这是人们对延安的共识。在延安市宝塔区东面有一个叫王良寺经济窑的小区,786孔单体窑洞共13排,依山就势而上,从外表看,与旧式窑洞无大差异,但走进一户一院子的窑洞,便可见洞内水暖、卫生、闭路电视、电话电脑样样齐全。各家院子风格别致,有的依然窗花剪纸的陕北风格,有的则显出欧风特色,亦有古色古香的中原风格。户型分一洞一厅,二洞一厅,三洞二厅,可居住316户,建筑面积大约31700平方米。因延安市现在正大力推广“退耕还林”,这里绿地盖住了每一寸黄土,给居住环境带来了更多的绿荫。 据说,窑洞是延安特色,冬暖夏凉;加之因山就势、就地取材,售价要比市内楼房均价便宜五六百元,是名副其实的经济适用房。延安市市长张社年在参观了这处“窑洞房产”后说,房产开发并不是非要走高楼、别墅之路不可,因地制宜,坚持城市特色,占山不占地,绿化多,空气好,造价便宜,符合广大中低收入市民的需求,这样的“窑洞房产”在延安市各县区都要推广?。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一直坚持特色城市的原则,强调圣地特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窑洞房产”只是延安在特色与实用方面的一个尝试的小例子。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面向全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革命旧址构成了城市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把革命纪念地的保护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革命圣地特色,一直是延安市规划和建设的主题。该市在城市建设中自始至终以保护旧址为核心,以建设“三大”教育基地为出发点,以文物古迹周边环境改造和建设为重点,形成点、线、面、片相结合的革命文物、历史文物和风物旅游体系。 目前,延安市规划建设形成了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四大革命遗址,还有延安革命纪念馆、清凉山、四.八烈士陵园等纪念点,使延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在凤凰山麓记者看到,这里不仅形成了一处史料详实生动的革命纪念地,其保存完好的建筑设施,还充分体现了陕北民居的特征,特别是其窑院结合的四合院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传统富庶人家住宅形式,窑为主室,瓦房为厢,窑前有高台石阶,青砖门廊,门前照壁,院内石碾、石磨,镂花门窗,无不具有鲜明的陕北风情。 延安处在陕北黄土高原的腹地,黄土地、黄河、窑洞构成了陕北文化最为鲜明、最为直观也最为淳厚的特色。千沟万壑的地理地貌特征决定了延安城市建设必须对山、川、河进行综合利用。“山抱延城城倚山,城边延水逐山湾”,“三山对峙,二水襟围”是延安的自然特色。为了加快城建步伐,延安成立了“四山”建设委员会,对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和万花山进行综合规划建设,按照一山一景的风光特色,建成园林式森林公园。 宝塔山是延安、中国革命的象征,宝塔山的建设突出宝塔,绿化以绿为主,突出红叶树,象征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如今,宝塔山层峦积翠,石径通幽,名人诗碑掩映在松柏丛中,入夜,特别设计的灯光把宝塔装点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盎然古风与现代氛围水乳交融。清凉山则将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与以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万花山以牡丹为主题,并建有花木兰陵园和延安民俗文化村,被人称为“一朝游历,终生难忘;雅俗共赏,人间天堂。” 张社年市长说,今后,延安将围绕构建陕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以建设特色城市为总纲,坚持以“山、川、坡立体绿化,建筑、广场、景观特色建设,街、河、沟综合治理,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圣地特色与现代文明相辉映的旅游文化历史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