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应华根李爱明程凯 特约记者黄江伟
2004年8月,一场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邓小平同志“把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指示发表20周年的宁波帮大会在宁波隆重开幕。
在对“宁波帮”浓厚的“感恩”色彩中,“新宁波帮”有理由浓妆登场了。
“新宁波帮”不应只成为海内外“宁波帮”血缘的承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宁波帮”也不能拘囿于地域的制约。而且,以混合经济为主色调的宁波,也不能把“新宁波帮”简单地用所有制进行框定。
新一代的宁波商帮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在已经过去的20多年里,他们功效卓著。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此次所走近的,只是沧海一粟,但肯定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批;之所以用了“20年”的年轮,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正符合“代际”的差距。
我们的努力,只是抛砖引玉。
○小平说,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世界上有名的两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
○他们由此拉开了跌宕的创业生涯,穿着皱巴巴的西服,戴着拉链领带,操着宁波式的普通话走南闯北
○在宁波,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有着一种默契。政府不头脑发热,不拍“企业的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宁波的政企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模式
○宁波的经验没有模式可以圈定,宁波也不需要模式,宁波需要的是活力,首先是人的活力
当“浙江人经济研究逐级升温的时候,对“草根浙商的探讨开始回归“种子的本位。我们举双手拥护这种本质的“归位。
“人对了,企业就对了。”宁波奥克斯的理念如是说。
这便使得我们以解读“新宁波帮的名义解读宁波20年背后的进程变得水到渠成。
“草根不是宁波或者浙江商人们的过错。“草根折射出来的创业苦难,恰恰是我们崇敬的心。崇尚财富,崇尚的应该是创造财富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奥克斯的郑坚江总裁是如此看待苦难的: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这是郑坚江最为常用的一句话。郑坚江所领导的奥克斯集团被看作是宁波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因而这句话多少也可被视作宁波财富创造者对苦难的“世界观。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有资格骄傲却不骄傲的人。
务实、低调、平和、敬业的“新宁波帮把此演绎得完美绝伦。
走进宁波,首先应该走近的是这群“特殊的宁波人。
“草根”孕育的巨大财富
让我们随手找出一些足可以代表宁波财富创造者的“原始状况”:
1986年,在郑坚江出任鄞县龙观乡办钟表零配件厂第8任厂长之时,厂有员工13人,固定资产不到10万元,而负债20余万元。这就是奥克斯的前身。今天的奥克斯已成为一家拥有18000名员工,资产55亿元,年销售突破百亿元,涉及家电、电力、通讯、汽车、新能源五大产业的中国企业500强。
雅戈尔,20多年前仅是一家以2万元知青安置费创业的乡镇小厂。
杉杉,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一家员工不足300人,负债300多万元的地方国营服装厂。
帅康,前身是余姚调谐器配件厂,1984年时,只有几间破旧平房,58名员工,固定资产原值不足7.5万元。
华通,1982年创办时,7把老虎钳,7条汉子,2000元固定资产。
罗蒙,1984年开始创业,创业时只有员工几十人,开办经费2.2万元。
舜宇,创业之初的1984年,有8个高中生,6万元贷款。
金轮,陆汉振接收时的这家村办小厂1986年仅有10多名职工,2500元资金。
金田铜业,1986年,8个人,土法上马,一个简单的溶炉,一间简陋的车间。
1984年时的培罗成,一个叫史利英的家庭妇女用1000元开始了裁缝事业。在离宁波市区大约10公里不到的地方,有一个叫江六村的村庄,这是一个200多户的行政村,时年40岁任村妇女主任的史利英,为了解决村里的富余劳动力,率领19个姐妹,用1000元钱,开办了江六村化纤劳保用品厂。那时,缝纫机都是十几个妇女家中带来的,从劳保手套、袖套、围裙等产品简单加工起家。
1978年-1987年,正是宁波民营经济的萌芽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宁波民营经济的表现形式主要以乡镇企业和个体户为主。随着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下发,1982年底,乡镇企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有13614家,占总数的95%,并推行了“利润包干,联产计酬的措施,到1987年,宁波全市签订各类承包合同78.4万份。乡镇企业开始了第一轮的蓬勃发展,从1979年的7712家上升到1987年的47527家,在1979年到1983年间,全市乡镇企业产值以年均29.07%的速度递增。个体户也从1979年的552户,递增到10.57万户。
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努力,在经历了保护调整阶段(1988年-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1997年)、全面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上述企业大都已跻身于中国企业或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经这些企业为代表的近30万家民营经济实体去年实现增加值1240亿元,占宁波全市GDP的70%。
2003年,宁波GDP达到1770亿元,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继续保持全省老大地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
在由中国社科院推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比较报告》中,宁波的经济结构与制度竞争力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名、第3名。
宁波的魅力让人诧异。
“宁波帮”的精神传承
让时光倒退20年。
1984年之前的宁波,很少为外人知晓。“宁波?宁波在哪儿呀?面对这样的提问,宁波人的回答是尴尬的:“在上海的北面,杭州的东南方向。———最终还是没有几个人能记得宁波。
所以,当宁波被列为计划单列市时,很多人把理由归结为邓小平对宁波的特别关爱和青睐。
正是在1984年的夏天,从未到过宁波的邓小平为宁波开启了改革开放的独特“窗口。小平说,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世界上有名的两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几乎所有的宁波人都愿意相信,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默默无闻的宁波之所以能迅速提升其城市地位,并能领先一步与世界接轨,“宁波帮是宁波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巨大“资源。
没有“宁波帮的宁波,是不可想像的。
对于许许多多在那个时候刚刚萌芽,初出毛庐闯荡市场的郑坚江、郑永刚、李如成他们而言,海外“宁波帮的成长、奋斗经历使他们有了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20年中,“宁波帮给宁波带来了看得见的6亿多元捐赠,带来了让宁波人听得到的声望名誉,其实,更重要的,是给了很多宁波第一代创业者精神的熏陶。
宁波人更愿意这样去理解:宁波固有的群落文化让“宁波帮扬名立万,而它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在持续地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新宁波帮。
这是一种文化深处的“基因传承。
2004年8月,一场以纪念邓小平同
志诞辰100周年、纪念邓小平同志“把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指示发表20周年的宁波帮大会在宁波隆重开幕。
在浓厚的“感恩色彩中,“新宁波帮有理由浓妆登场了。
“新宁波帮不应只成为海内外“宁波帮血缘的承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宁波帮也不能拘囿于地域的制约。而且,以混合经济为主色调的宁波,也不能把“新宁波帮简单的用所有制进行框定。
新一代的宁波商帮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根在宁波,比如杉杉,“脚(生产基地)在宁波,“头脑(总部)在上海,“眼光(战略布局)却已呈国际性的。比如浙江宏润集团,他们在上海、在全国赚钱,一年上交象山的税金却多达
1000多万元。
截至2003年底,宁波从事外向型生产经营权的3037家企业中,99%为民营企业,并形成了一批出口创汇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同时,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创办企业和机构363家,项目总投资9609.44万美元,分布在56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292家民营企业吸收引进了外资,外商投资总额16.6亿美元,投入注册资本8.6亿美元,有520多家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出口额达357亿元。
甬江———这条宁波的母亲河,早已不是一条只属于宁波人的甬江。鸦片战争后,国外的洋船轰轰烈烈地进来了,苦于生计的一批宁波人拿起三把刀(菜刀、剃刀、剪刀)从这里远离故乡,漂洋出海。这是第一代宁波帮的雏形。
今天的宁波,也即将告别交通的末梢年代。随着杭州湾的“天堑变通途,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桥将把宁波与中国最具国际的上海大都市紧密相联,宁波理应走得更远。
属于世界的宁波,无疑将崛起一群既属于宁波,又属于世界的“新宁波帮。
“新宁波帮”有形的贡献力
20年的艰难困苦,“新宁波帮大势已成。
他们是怎样的一批人?
如果要素描的话,他们大多是这样的:出身农民或工人,有一点文化,但头脑活络,思想超前,且又有胆略、抱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有将之勇帅之谋。所以,一旦当原来“打工的企业或家门口的企业濒临“夭折之时,他们以低微之身毛遂自荐,挑起了担子。李如成挑起了“青春服装厂,郑坚江挑起了“龙观乡钟表零配件厂,茅理翔挑起了“慈溪无线电九厂……
他们由此拉开了跌宕的创业生涯,穿着皱巴巴的西服,戴着拉链领带,操着宁波式的普通话走南闯北。
胡小良对那段回忆刻骨铭心。胡小良创办的宁波永发保险箱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已是目前国内最大保险箱制造企业之一。
1988年,永发保险箱厂成立时,厂里的“家当很少,资金只有3000元,人员只有3人,除了以上企业资源外,应该说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有胡小良经理捏在手里的几份小定单,而这几份定单是胡经理骑着摩托车跑市场艰难拿到的第一笔生意。永发集团的“第一桶金就是从这第一批的定单中淘出的。
谈到第一笔生意,胡小良感慨万千:“1988年4月,我骑摩托车闯市场,目标
是闯出宁波。我到杭州、萧山推销业务。万事开头难,杭州大的商场营业员听到我是来推销保险箱的,说声“不要后再也不理人了。就这样在商场间跑了二三天,还是一点业务也没有。我打算回家,一想,空手回家实在不是滋味,不如顺路直接到客户那里去直接上门推销。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付之行动。第二天早上,我很早爬起来,骑着摩托车沿着萧山104中道线,从萧山到绍兴郊区,一路打听哪个单位要保险箱。跑东家进西家,过了绍兴市,我手上仍无半笔生意。心里很不是滋味,又发急又懊恼。到了下午4点多钟时,眼前出现绍兴水泥厂牌时,我心里很是矛盾。跑了这些天没有半笔生意,这次跑进去心里又怕空跑一回。最后转而一想,水泥厂就在眼前,可能就是我的客户,为什么不试一试?摩托车一转,就闯了进去。这下顺了,水泥厂只要求价格便宜一点,我给他们优惠5%,第一笔生意就这样顺利地做成了,一次就订出两只保险箱。拿到这笔定单后,我的脑子又转起来,这样每天跑2只,一个月少算也能跑20多只,当时的月生产能力只有30只左右,这样销售不就能跟上生产能力了吗?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接着连续跑了7天,订出了10多只。通过这次推销,拿到了一笔可观的定单。
那个时候所谓的厂长,既是技术员,又是营销员,有时还不得不做一个车间工人。47岁创办宁波通用塑机的张宝法,不是在外面跑供销,就是在车间刨车床。挤不进广交会的茅理翔在展馆门口的角落里摆起了地摊。
“说过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四千万的背后,让这些宁波商人赚得了“千千万万的钞票。
据统计,2003年,宁波有私营企业集团公司81家,私营股份公司41家,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8360家,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元的6740家,500万-1000万元的有1040家,1000万元以上的616家,超亿元的有7家,雅戈尔、奥克斯、波导,2004年的销售均超100亿元。
宁波的活力源自宁波民营企业的魅力。
前宁波市市长,现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对宁波民营企业如此置评:民营企业是宁波老百姓的企业,是宁波的“民本经济。
宁波民营企业的力量何在?“民营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依靠力量,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坚固的经济基础,就没有灵活的发展机制,就没有持续不断的经济增长源,也就没有今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宁波。金德水说。
据资料显示,在1990年以前进入私营企业务工的30多万农民,有47%学
到了技术、管理,积累了资金,成了老板。以后每年有3.5%的人出来经商办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加速了该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全市140多块民营块状经济,不仅解决了70多万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使过去的50多个集市变成了小城镇,改变了城乡二元结构。在民营企业务工的农民,年收入平均达2万多元,随着收入的猛增,近两年有20多万户达60多万人把户口迁入城市或城镇,成了居民。“老乡变老板、集市变城市、农民变居民,正是宁波民营企业经济为该市城乡统筹发展做出的一个突出贡献。
在宁波民营经济对全市农村和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90%以上的同时,民营经济还成为撑起宁波经济“经济大厦的
基础柱石。2002年,该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0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32亿元,比重达到82.1%;个私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7亿元,占全市比重的72%。
民营经济是宁波老百姓全面奔向小康的主力军。有数据显示,去年该市财政收入、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8亿元、12970元和5764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列第4位、第2位和第3位,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和73%。全市民营企业大量地解决了城镇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已安排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50多万人,其中下岗职工9.2万人,占全市安排总数的94%。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蓬勃发展,都大量地含有民营经济的业绩。据不完全统计,近6年来,仅个私企业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就达1200多万元。高速发展的民营经济,给宁波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和实力,给宁波的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这种力量是有形的。
无形的力量是,当以包玉刚、董浩云、邵逸夫等世界级的“宁波帮让宁波早先一步领略世界风云之后,以这些刚刚成长起来的“新宁波人为代表的宁波商人从此再也停息不住追逐市场的脚步。
20年,正是两代人的代际“交割的时间。
“新宁波帮已风生水起。
“新宁波帮”无形的影响力
市场的发育是双向的。
作为本土生根发育的宁波商帮,从不讳言宁波的“政府力功勋卓著。在11月19日,面对由全国数十名市长组成的“取经团———浦东干部行政学院进修班的特殊学员,郑坚江、郑永刚们侃侃而谈,旁引佐证,试论宁波“土壤的肥沃。
他们是真心的,因为他们是得益者。
1993年,宁波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意见》;
1999年,宁波市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同年,《宁波市保护私营经济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
2003年,宁波发展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举行,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政策意见》。
从1992年到2003年,是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些“阳光政策下,宁波民营企业开始从原先的“偷偷摸摸、“小心翼翼转向“光明正大、“大胆迈进。
在宁波,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有着一种默契。
政府不头脑发热,不拍“企业的板。
政府领导下访,办完事就走,不吃饭。
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宁波的政企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模式。他进而评点说,实践告诉我们,凡政府开明的地方,企业必有活力;凡企业有活力的地方,政府必定开明。民营企业是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而政府则是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宁波民企的力量还渗透到了国有、集体经济领域。
首先,民企的发展是一种“刺激。10年前,宁波卷烟厂员工的工资与宁波大部分民营企业员工的工资贫富差距显著拉大,为了员工的利益,“大红鹰老牌翻新,凤凰涅□。
更重要的是,已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完成的乡镇民营企业体制改革为宁波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积累了丰富的改制经验和雄厚的民间资本,使得稍后开始的国企改革攻坚战“再战再捷,创下了颇具特色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南苑饭店的转制,成就了浙江第一家五星级宾馆。
宁波电池总厂与香港中银集团投资公司的合资,催生了中国民族产业的骄傲———中银宁波电池和双鹿品牌。
组建于1998年5月的宁波维科集团,是宁波国有纺织工业大规模改革重组的产物。当时全国纺织工业逐步从巅峰跌入低谷,连续多年出现亏损,宁波国有纺织业面临着大量的困难和问题。面对困难的局面,宁波纺织控股公司的领导最容易想到的改革方案,就是保留几家经营良好的盈利企业,将其它经营困难的企业分割出售。可是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所属的20多家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整合成维科股份有限公司,并以维科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将宁波国有纺织的其它企业以控股和参股的形式组合成维科集团,以一个整合(产品)、两个集中(资金、资产)为核心的维科重组方案,使得集团很快成为浙江省纺织工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名品最多、效益最好的综合型集团公司,其维科家纺已成为中国家纺最大的出口企业。
维科的模式是“重组,波导的模式是“股份制改造。波导起步时是乡镇企业,成为国产传呼机老大时已是民营资本占主导。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波导又被国有企业宁波电子集团控股并挂牌上市。如今,国有、集体、民营等多方持股的新型混和所有制企业的波导,已成为国内手机销售的“状元。
有人说,宁波卷烟厂的成功是得益于卷烟行业的特殊性。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解多少带有一种“歧视。可以印证的数据是,从1993年开始,乃至现在,在中国近200家卷烟企业中,有半数以上处于亏损或潜亏损状态,相当数量的卷烟厂经济效益滑坡,连昔日光耀夺目的品
牌而今也恍如昨日。“大红鹰之所以能展翅飞翔,是对市场的精确把脉。1993年前的4年间,宁波卷烟厂连续亏损一个亿,而1994年以后的8年,宁波卷烟厂仅大红鹰一个品牌的卷烟就持续创造税利累计达到130个亿。大红鹰的销量10年来平均增长99%,其品牌价值也上升到51.66亿元。
活力宁波让民企、国企健康成长,它还吸引了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等化工行业巨头的纷至沓来,使宁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在浙江,宁波是率先实施“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引资战略的。目前,宁波的引资量超过全省总量的1/3,为全省最多;在贸易方面,宁波创造的外贸顺差和一般贸易出口额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宁波的招商引资与苏南不同。苏南吸引的外企以IT等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多为候鸟型的外企,存在潜在的迁移可能性。而在宁波落户的外企多为重化工业,具有依托港口的特性,投资成本大,迁移困难,因而抽资的风险比较小。宁波港今年货物吞吐量已破2亿吨,跃居大陆港口第二、世界第五。
与温州制定的“国际性轻工城的目标定位比,宁波的发展定位显得更全面些,宁波已初步形成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汽车、服装、家电和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基地。
宁波的腾飞之路既不同于“温州模式的全体民营战略,也不限于新“苏南模式的两头在外之道,更不同于青岛经济中国有成分独强的态势。
宁波的经验是什么?
宁波的经验没有模式可以圈定,宁波也不需要模式,宁波需要的是活力,首先是人的活力。
民营企业催化下的混合经济让宁波活力四射。
截止到2004年,宁波已拥有中国名牌23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
在2004年,宁波的所有县市都挺进中国经济百强县(市)。
慈溪的家电、余姚的塑料、象山的针织、宁海的模具、北仑的文具……宁波的产业聚积正显示出浩瀚的生存空间。
宁波有114个工业产品销量排名全国第一,宁波的隐性冠军、潜力性产品比比皆是。
我们无法为宁波强劲的活力预计未来。因为宁波人特别是正在崛起的“新宁波帮,不事张扬,只想低头做事。“闷声发大财,是宁波人的习惯和本性。
“新宁波帮走向世界的脚步浩浩荡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