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财政部 > 正文
 

2004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 税收增长成为亮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01:02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 卢叶

  2004年,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看起来都波澜不惊,基本按照2003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及今年年初形成的预算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在今年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财政政策主要任务就是配合中央的宏观调控,避免因财政政策的扩张对呈现过热趋势的经济发展“火上浇油”。然而,由于处在由“积极”转向“稳健”的关节点上,今年的财政政策
无疑将会留下重重一笔。

  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

  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终于退出了舞台,稳健的财政政策正在登场。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其重点就是国债投资。1998年以来,我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弥补了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不足。

  然而,自2002年起,中国财政赤字跃居3000亿元以上,并接连创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连续三年,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面对不断攀升的国债和财政赤字,不少机构和学者也一直热烈讨论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淡出的话题。事实上,国家近两年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已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自2003年起,我国当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开始缩减,比2002年缩减100亿元,2004年又缩减300亿元。

  回首积极的财政政策7年来的演绎,专家普遍认为,在当时遭受亚洲金融风暴以后,国内外需求萧条,出口下降等情形下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确实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但这种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必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退出。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我们采取的是发国债而非减税的办法,因此,这一政策对经济的发展充其量是起一种支撑的作用,而非拉动的作用。“事实上,我个人觉得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实没有那么积极。每年增发国债1000多亿国债,对于整个三、四万亿的投资需求可谓杯水车薪;而且税收是快速增加也是有目共睹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由于国债项目占投资的比重不大,相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1.5%—2%的支撑,一个更重要的效果应该是给投资者和消费者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其投资和消费的预期产生向上的变化,从而刺激国内需求。

  税收增长成出人意料亮点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4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等。实际上,今年财政支出也的确是按照这一方针进行的。今年我国发行国债1100亿,规模没有变化;在使用方向上,向“三农”、西部和东北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倾斜。面对今年一二季度的投资热,因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并没有用到投资过热的行业中,在其使用结构上也只是微调,如延缓或暂停一些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上马。

  然而,今年的税收增长率却成为一个未预料到的亮点。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税收充分发挥了杠杆的作用,保证了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宏观调控的顺利实施。以减税为核心的税改工作今年也在有序进行。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消息称,今年我国税收增势强劲,预计全年收入将超过25000亿元,增收超过5000亿元,总收入和增收额将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而2003年全国共入库税款(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20462亿元,同比增长20.3%,增收3458亿元。

  财政收入快增长有必要

  重质量更应考虑多方协调

  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引发了各方面的讨论和质疑。国家税务总局在解释这一问题时说,今年以来,税收收入较大幅度超GDP增长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类税收对应的经济税源(税基)增幅高于GDP增幅,由此产生的税收也必然高于GDP增幅。另外,我国税收收入核算口径和价格也是影响税收与GDP比较的一个因素。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和纳税人自觉纳税的遵从度提高是税收收入超税基增长的主观动因。

  周天勇说,国债发行的减少和税收的进一步增长,对经济都是有抑制作用的。经济学上讲,增税抑制经济过热,减税刺激经济增长。所以今年的财政政策中,税收增加对经济过热的抑制作用远远大于减发国债带来的效果。

  刘尚希认为,一方面,税收收入的增长对宏观调控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的配合,起到了一个自稳定器的效果,对某些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有抑制的效果。另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也为政府支付改革成本以及抵御经济社会转轨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提供了后盾。目前,国有企业的破产、下岗职工的安置、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加强流行病的控制、基础教育的加强、“三农”问题的缓解等深层次改革,都需要强大的财政做后盾。从这个角度来看,财政收入比GDP增长快一点是必要的。

  另外,税收增长的“度”确实也让业内专家颇有争议。衡量税收增长是否正常,关键是看税收增长与其对应的经济税源增长是否协调。考虑到影响税收与GDP的增长弹性的税收政策、税基、物价、征管等方面因素,国家税务总局认为,今年1—10月主体税种与对应经济税源保持着协调增长的态势,表明税收增长是高质量的。

  刘尚希说,“最优”是一种分析和判断,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五个统筹”来全面考虑。“整体来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转轨加速的时期,各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成本。而这大量的财政成本的支付只能主要靠税收的增长。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税收的最优规模,现阶段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是需要的。”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