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资重组的几个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20:04 时代信报 | ||||||||
文/姚伟键 今年重庆对8个国有资产集团进行整合,这绝对不是件小事,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对于这几个大动作,我们应该问三个问题:为什么(why)、怎么做(how)、会如何(what)?
众所周知的是国有资产的重组有着极其复杂和深厚的背景。党的十六大就把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作为重点,国资委的设立可以说是国企改革迈出的有实质性的一步。国资委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这就为各地大规模重组定下了基调。而作为重庆来讲,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企业不多,这与直辖市的地位不相符,而越来越临近的WTO放开市场危机感与日俱增,以重百与商社的合并为例,目前全国的零售企业的纯利润率越来越薄,是0.92%,对于超市来讲就更低,只有0.64%,要想抵御国内各大巨头如王府井、华联(更不用说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重庆的零售业必须整合起来,这是趋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合并是方向,并且刻不容缓。但仅仅这样解释合并行为是肤浅和片面的。并购本身就是一种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通过并购整合,可以快速地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取巨额利润,甚至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布局。重庆的国有企业战线比较长,主营业务不够突出,与广州等地的国企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且长期处于“散打”或“内战”状态,这对于整体布局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另外,价值链脆弱也是原因之一,像通过重组渝粮集团、化医集团、机电控股等,能优势互补,价值链构建比较连贯,极大提高竞争能力。综上所述,这几次大动作至少考虑了竞争性(WTO过后的群雄逐鹿局面)、大局性(产业问题)和一致性(价值链构成)等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集中体现一个问题: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几个合并都是在政府在唱主角,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理论上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不应由政府来主导,但恰恰相反,上面这些都是重庆市政府以行政手段解决复杂的并购行为,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并购成功的要诀之一就是速度,行政手段最大的优点也就是速度,并且都是国资,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和嫌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政府所唱的这几场戏是对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并购方案是否正确(涉及决策风险),这就需要时间来检验。并且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是否会成为日后所有国资重组的范式,也是个问题。 在一个个漂亮的并购大手笔的背后,我们必须关注合并带来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整合。合并事小,整合事大。再完美、再快捷的前期合并,如果整合不力或缓慢,都将是失败的合并。要整合的东西太多,像组织、经营、人员、文化,哪一个也不简单。如果光有形式上的合并,而实质上还是两家人,不但不能取得标榜作用,甚至反而有可能阻碍国企改革。如果合并后财务表现差,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将给政府带来压力。另一个问题是发展。合并的初衷就是为了竞争优势,如果合并后不发展,谈何竞争优势?如要发展,那该如何战略定位?这是合并企业比较迷茫的事情。并且整合问题的解决与否、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如何,直至整个重庆的产业问题,这是大问题。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战略管理与资本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