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林:重组不排斥企业主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20:04 时代信报 | ||||||||
信报记者 唐玮 与蒲教授的思路不同的是,重庆市场学会理事、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廖成林教授11月29日上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政府此次对几大国有企业集团的重组改革,则完全持乐观支持的态度。
不违背经济规律 廖成林告诉记者,虽然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对企业行为中的重组并购进行干预,但这并没有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作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工作,作为竞争力调整的基础工作,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对国有企业的合并重组进行指导,并不能局部地说是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廖教授说。 “黄奇帆副市长大手笔的宏观策划,实际上是看到了国有企业的一些问题。”廖教授提出了和蒲勇健教授相似的理论,即认为仅靠企业自身进行重组和并购,过程相当漫长,而且中间所经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变故,则很可能造成预期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变故,采用政府行政指导的方式很有必要。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政府在这次的重组过程中,仅仅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并没有排斥企业的主导作用。“如果企业本身就没有重组合并的要求,即使政府有行政指导的想法,也无法实施,毕竟这是企业行为,是市场经济,政府不可能强制执行。而据我和这些企业的老总接触,他们其实也有比较迫切的希望。这样一来,政府不过是通过行政的方式,加速了合并重组的过程。”廖教授说。 垄断对政府有好处 许多企业虽然有垄断的特征,但是却不一定有垄断的负面客观性。垄断在某种意义上对政府更有好处,政府对大型垄断性质的企业的掌控更加容易,一些不良后果可以进行规避,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意义更强。廖教授认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重庆的大型国有企业不是过于垄断,相反是产业集中度不够,竞争力不足。” “在中国过去的政府主导中,过多强调把小船定成大船,把大船变成航母。过分注意了外延式的扩张。如果这次的重组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内涵上的结合,而不只是外部形式上的扩大,改革成功将有更大的几率。”廖教授说。 大船虽然有更大的规模,但是它的运作却同样可以非常灵活,最主要的还是在管理,在经营。廖教授指出,在虚拟经济的概念中,船大不过是外在的规模,但企业管理以及经营理念都是可以改变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该更加注重去要求和推动企业在规模化过程中,外部和内部的结合,实现内部机制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也有责任去提醒企业注意,在重组合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重庆经不起折腾 “重庆的经济经不起折腾。”廖教授认为,这次进行重组改革的企业基本是具有行业主导性意义的大型国有企业,重庆市政府在这次的风险决策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决心,所以,更需要用一种严肃、谨慎、认真地态度来对待。作为重庆市本身的经济来说,是比较薄弱的,主要是重庆原有的大量国有企业多半以机械类制造业为主,所以,这次的改革就变得更加的不容闪失。 虽然言语中,廖教授对改革有一定的担忧,但是他仍向记者表示,对这次依靠重庆市政府行政手段进行的改革,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最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黄奇帆副市长是相当有经验的,特别是其对重庆市的经济现状把握比较到位,更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重庆市经济发展特征的改革方式。”廖教授说。 另一方面,企业内在的积极性,也为这次改革做了一次保障,政府的引导作用必须得到企业的迎合,那么这场改革才能进行得下去。廖教授根据自己与这些参与改革的部分企业负责人的接触,坚定了对这次改革的乐观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