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秦国英:大量的扶贫资金在各个环节中被稀释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03:4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章轲 发自延安

  秦国英一点也不介意外界送给她们的“职业乞丐”这一“雅号”。

  每年,她所在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妇基会”)都要从社会各界“讨”来数千万元资金,用于妇女培训、扶贫和救灾等多项公益事业。15日晚,中国妇基会副
秘书长秦国英在延安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我注意到,这几天你在深入农户了解“母亲水窖”项目落实情况时,对这一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担心。

  秦国英:这一项目能否做到善款善用,让公众放心,这是公益项目的生命力所在。因为公益项目只有在“玻璃柜”里进行透明地操作,才能得到社会的信任,才能不断地获得社会的支持。每一分钱是否用在刀刃上,是否用在每一个家庭,这一点,我们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从整个公益市场来说,尽管国家有基金会管理条例,但由于法律不健全,公益项目实际上是在高风险的情况下来运作的。

  第一财经日报:从大的方面看,整个扶贫资金是否都存在着上述的这种担心?

  秦国英:我国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是存在问题的。我国的贫困人口有3000万人,而每年的扶贫资金高达300亿元,如果按人头分发下去的话,人均1000元,早就脱贫了。但实际上,贫困人员拿到手里的钱非常有限。这说明,大量的扶贫资金在各个环节中被稀释掉了。

  我个人认为,从政策上讲,在扶贫的管理体制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扶贫的方式上也还有待探讨。目前正处在扶贫的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很多贫困人口生活在边远地区甚至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一些扶贫手段可能起不到效果,是否应该改变一下扶贫的方式方法,是否能够换一种方式扶贫。过去讲“开发式扶贫”,但实际上,这种方式也存在着对生态资源破坏的问题,还有经常出现的返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每年,社会各界支持贫困地区的资金是非常多的,如果能提高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这些扶贫资金所能发挥的效益肯定比现在大得多,效果要好得多,老百姓受益的年头要长,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其生活状况。

  第一财经日报:据我们了解,目前中国妇基会不仅面临着资金使用上的压力,在资金募集上的压力更大。是这样吗?

  秦国英:我们这几年陆续做了“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香港回归扶贫”等项目,基本上是根据资金的募集情况,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当然,社会各界给我们的支持越大越好,但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把项目规模做得非常大,这样会影响项目的质量。而且,中国妇基会更注重项目的带动作用,既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政府,只能按照“政府所想,妇联所能,群众所需”的原则来做事。2000年起,“母亲水窖”项目陆续募集到1.3亿元资金,到目前已基本用完,明年要想办法募集资金,随着“母亲水窖”这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资金方面的需求也加大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扶贫资金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