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投资:2004年国内十大暴利行业(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7:33 《中国投资》
  器械暴利触目惊心

  今年2月10日,深圳市检察院通报了该市数名医院院长受贿案让人触目惊心: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在深圳推销产品时,先后向4名医院院长、1名医院主任奉送巨额回扣。原公明医院院长(案发前升任宝安区卫生局副局长)吴某受贿45万元,原南山区西丽医院总务科主任万某受贿7万元,原福永医院院长谢某涉嫌受贿34万元。

  医药和医疗器械暴利不但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负担,同时将一些干部拉下了水。当我们调查到医疗器械的暴利同样触目惊心。

  “到医院随便做个CT之类的常规检查,动辄数十元甚至数百元…… ”据调查,医疗器械的暴利远远大于药品,有些价值几千元的半成品经过“数字化”之后身价倍增。像一种治疗乳腺疾病的仪器,核心成本只有四五万元,但再加上几个配套的辅助设备后,卖到医院时就变成了60万元。医院为了收回成本,只好将成本转嫁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医疗费用当然也水涨船高了。

  据了解,目前,国内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在不少医院尤其是高级别的医院,像CT、伽玛刀、核磁共振等大型仪器几乎被清一色的洋仪器所垄断,甚至连螺丝钉、手术缝合线、各种试剂等小型耗材也是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

  而进口医疗器械与国产医疗器械在价格上也相差悬殊:例如,骨科用的X射线机,同品质国产货仅20多万元,进口产品则要70万元左右;核磁共振,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比国外品牌低100多万元。

  “进口”诱惑之所在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出国产的血液透析机,价格比进口机几乎便宜一半,却遭市场冷眼!一位行内专家披露,原来,一些大件医疗器械进口报价高,其中一部分(一般不少于20%)作为医院回扣,“进口”自然成为巨大的诱惑。除了回扣,还要留出一部分作为“活动经费”,来密切双方的关系,比如出国考察等等,这些钱最后还是由患者来买单。

  使用进口设备形成的检查高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03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门诊病人的总花费中,药费占54.7%,检查治疗费占28.4%;住院病人的总花费中,药费占44.7%,检查治疗费占36.1%。药费和检查费一共占据了病人总花费的80%以上,器械检查费用已经成为继药费之后病人的第二大负担。

  以血管支架为例:从香港购进一个血管支架价格仅为300元左右,当最终用于临床时,患者却要支付1万多元,价格翻30多倍,很多患者已经无法承受每月5千-6千元的血透费用;一个支架在我国的价格相当于原产地美国市场价格的2倍,而美国的消费水平却是中国的几倍。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日本的支架最贵,但日本整体消费水平非常高,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介绍,药品及器械进口后有4%-13%的进口税、17%的增值税,这就是21%-30%的税。由于中国不许外商在国内直销,那么就必须有分销商,有的外国公司委托香港的分销商,香港分销商再委托内地分销商,每一层的分销商都要赚取一定的利润,“层层剥皮”,剥到最后产品价格比原产地增长1倍以上。

  点评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关键是要铲除医疗暴利这颗“毒瘤”。而医疗暴利的根源在于“医疗腐败”,追根问底是医疗行业的垄断体制。只有打破医疗垄断,加快医疗机构产权改革步伐,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缺陷,才能彻底铲除这颗“毒瘤”。否则,病入膏肓时一样无药可医,是该给医疗行业“透析”的时候了!

  图书出版业

  书中自有“黄金屋”

  “只要您随便翻出一本稍能看上眼的书,其书价不是19.8元、29.8元就是59.8元”,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买3本书轻轻松松花去了100多元,对于读者来说已司空见惯,书籍的费用目前占去了人们生活费用的一大部分。

  图书琳琅满目

  书价居高不下

  2004年,高价位书籍继续充斥着图书市场,图书的暴利始终没有减缓。有人称,图书的价格是印制费的10倍,那些印上了图文的纸张,其价值仅次于钞票。图书的暴利早已被媒体充分暴露在阳光之下:印刷费及纸张成本约占23%-25%,作者稿酬占8%左右,出版社利润占10%左右,如果由出版社自己总发行,再加5%的发行费,剩下的50%-55%被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拿走。而国家规定的批零差价仅仅为15%!现行的批零差价已为合法批零差价的300%-400%!

  比如著名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定价16.8元,累计销售应该不少200万册。按照正常计算,出版毛利应该不少于600万,如果该书前期投资不超过30万,那么项目投资回报率高达2000%。毫无疑问,这样的成功项目的确是暴利。当一本图书的发行量超过万册以上,一本书的出版利润最保守也能达到定价的18%。

  另一方面,隐瞒印数是出版社谋取暴利的常用方法。在稿酬的支付方法中,一种是按字数支付稿费,这相当于一次买断,图书出版后是赚是赔都与作者无关;另一种方法是版税制,就是按图书的最终市场销售来支付稿酬。8%的版税就是按卖出图书的定价的8%来支付作者稿酬。

  一本定价20元的图书,卖出1万本,版税就是1.6万元,多卖多得。一本没卖出,稿费只好分文不取。而出版社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便着意隐瞒印数。这已成了出版行业公开的秘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暴利行业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