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财团的原料构成:鹅卵石+黄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6:18 《团队》杂志 | |||||||||
文 萧三匝 温州财团终于开始上演闹剧了。 据《南方周末》报道,6月份高调亮相的两家温州财团(中驰、中瑞)近期陡生变数,两家财团高薪礼聘来的总裁(中驰执行总裁王绍庭、中瑞总裁杨新泉)不过两三个月就挂冠离去
两家财团的总裁为何双双离去?报道称总裁的离职源于董事会和经营层对企业经营理念的冲突。尽管股东们屡屡强调“现代企业制度”这些名词,合同也已写明各自的责、权、利,但实际上他们视企业如儿女,始终无法割舍或者说不知该如何割舍控制企业的欲望。股东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为自己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利己主义导致财团的资本不到位。 中瑞是九个股东均分股权,中驰则是两大股东各占25%,余下5家各占10%。股权势均力敌的结果是“谁都想说了算,谁说了都不算”,这也使得经营层在关系微妙的股东间无所适从。董事会与经营层、甚至股东之间相互不信任由此而生。 温州一埠,商贾遍地。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勃兴,温州商人开始走向公众视野。细考温州商人发家历史,人们发现,这些“企业家”原本出生寒微,洗掉两腿田泥就开始捣鼓小作坊,而后工厂越做越大,生意直做到了越洋跨海。有人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也有人说,温州商人兼具了犹太人的精明和吉普赛人以四海为家的胸怀。 但温州财团目前的混乱至少说明,温州商人的精明可能超过了犹太人,而胸怀与吉普赛人相比则弗如远甚。温州财团之所以出现,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温州实业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低。于是,经验告诉温州商人产业资本必须联合寻找出路。温州财团成立的目的在于形成“以产业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以金融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以资本之力搏击市场,换来制造企业的浴火重生。但温州商人骨子里却还是摆脱不了做产业的思维框架。温州老板们白手起家做实业积累起来的经验,对中驰和中瑞这样为剩余产业资本寻找出路而成立的公司已然失效,而温州商人并不自知。习惯了“你的钱是你的钱、我的钱是我的钱”的温州人,要想运作现代意义上的财团短期内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客气地说,温州商人名为巨商实则仍是“农民”,小农意识不除难有更大出息。 郭沫若曾把四川人比喻为鹅卵石,温州财团本来想将鹅卵石搅拌成混凝土,但作为粘合剂,黄泥显然不是理想的材料。 又想起了鲁迅对中国人的自私、保守和多疑等劣根性进行的深刻尖锐的批判。看来还是鲁迅高明,郭沫若的自省只是拿四川人开刀,而浙江人鲁迅的批判却直指整个中国人。一个世纪即将过去,鲁迅的批判仍见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