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内蒙古全国最大开发区毁草原生态进退两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2:10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9日电 (刘军、张云龙) 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10个上海市的内蒙古乌拉盖开发区,开发10年来不仅难见经济效益,而且造成草原生态严重破坏。开发面积大得吓人、经济总量小得可怜、生态安全遭遇挑战、人员安置进退两难……乌拉盖开发区在开发与破坏、撤销与维持的两难选择中迷失了方向。

  手续不全的开发区

  记者在乌拉盖开发区采访时,当地的许多干部群众都说,乌拉盖开发区面积达到5013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开发区”。

  记者核实这一问题时,国土资源部开发区清理整顿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回答说:“对于开发区没有‘最大面积’的统计,但可以肯定,这个开发区没有经过国务院批准。”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提供的消息,目前我国已经通过验收的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总面积才570平方公里。对于这些开发区而言,乌拉盖开发区5000平方公里的面积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不难看出,这是前些年盲目设立开发区、乱占滥用土地热潮的产物。

  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一个开发区?乌拉盖开发区管委会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解释,乌拉盖开发区的前身为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由于地处大兴安岭西麓,属温带草原区,乌拉盖草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天然草原自然风貌保存最好的一块黄金牧场”,同时水资源、矿产、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高技术农牧业、草原生态旅游、草业开发、绿色食品的良好条件。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利用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百姓致富,1993年2月,经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决定,并报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批准,乌拉盖在农牧场管理局的基础上建立了乌拉盖综合开发区。经过数年发展,2000年12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绿色产业开发区,并出台了《乌拉盖开发区关于加强外引内联的优惠政策》。2004年6月乌拉盖绿色产业开发区被排除在自治区级开发区之列,重又改名为乌拉盖综合经济开发区。

  从严格意义上讲,乌拉盖开发区手续不全,仅仅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批复成立的,连自治区政府的批文都没有。而这个开发区机构完备:设有正处级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直接属锡林郭勒盟领导,辖3个国营农牧场、1个镇9个行政村、1个水库农牧业经营公司,总人口1.8万人。

  在成立开发区之前,乌拉盖是草原、湿地的名称。乌拉盖草原总面积与现开发区面积大体相当,其中有湿地2000平方公里,占草原总面积的40%。

  开发:在草原的心脏进行

  乌拉盖的开发利用一直以开垦种植为主。从国营乌拉盖机耕农场到生产建设兵团,再到乌拉盖农垦局,乌拉盖的耕地面积最高达到70万亩,开发区成立后,仍然延续着农耕式的开发,草原不断遭到破坏。

  乌拉盖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三地接壤处,草原深处地广人稀。长期以来,兴安盟、通辽市的农牧民不断进入本属锡盟管辖的乌拉盖地区开地、放牧,锡盟方面也不肯相让,于是这块生态“宝地”成了大家争相进入的开发热土。据乌拉盖开发区管委会有关人员介绍,经年累月的越界开垦和放牧蚕食了乌拉盖大片土地,而且一次次在重新划界中合法化,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是,原本属乌拉盖地区的一个农场场部竟然“跑”到了锡盟外。

  1993年,乌拉盖开发区成立。为争取“主动”,锡林郭勒盟以开发区规划要求的名义,从南部太仆寺旗等五个旗县选了2800名精干的农牧民,移民乌拉盖草原深处,编为9个行政村,沿边界一字排开,抵御土地蚕食。移民户莘昌印说,选拔移民户时,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每户必须至少有一台小型农用拖拉机,以方便开垦土地。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重新裁定了锡盟、兴安盟、通辽市的行政界限后,乌拉盖地区没有发生新的开垦草原事件发生。然而乌拉盖草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记者从乌拉盖开发区巴音胡硕镇出发,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才到达90公里远的移民村舍伯尔图嘎查。农民马永清1995年从锡盟正蓝旗羊群庙苏木搬到这里,他说:“刚来的时候,周围的草很高,羊走进去根本看不到。现在9年过去了,家门口的山坡已经变秃了。”由于他家的草场已经超载一倍,他只好租用搬迁到别处的移民户草场。

  据乌拉盖开发区管委会的资料,呼仍陶勒盖村、温都尔敖包村、德勒哈达村草场超载已达3倍。不少移民户因超载又随意搬迁,对生态造成新的破坏。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一个调查组沿三盟市边界线实地勘查时看到,边界线附近大片肥沃的草场被通辽市霍林河煤业集团东蒙公司开垦,种着一望无际的小麦、油菜,还有一部分撂荒地等待来年耕种,大面积的草场已经退化,沙化。

  乌拉盖贺斯格淖尔湿地保护区2001年正式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1万亩,然而核心区位置竟然居住着68户农牧民。内蒙古草原资源监测管理站专家调查认为,多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天气干旱,湿地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趋势。加上人为破坏作用,草地资源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对乌拉盖地区的湿地生态构成潜在威胁,使其应有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

  经济开发不易 生态保护也难

  为加快乌拉盖的开发步伐,地方政府曾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内蒙古、锡盟的一些行政部门也纷纷投资圈地。但是这些“开发”不论算经济账还是算生态账都得不偿失。据开发区管委会发布的资料,乌拉盖开发区成立以来至2003年底,共引进各类企业30多户,大部分进行农牧业开发。投资额度普遍较少,超过1000万元的仅6户。而3个国营农牧场,2003年的纯利润加起来只有12万元。

  面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的矛盾,当地显得左右为难:

  为减少对湿地的破坏,锡林郭勒盟准备把多年前移入草原湿地的农牧民再移出来,但同时有不少干部说:为了巩固“移民实边”的成果,地方政府又准备尽快给移民们核发《草场使用权证》,让移民的身份合法化,因为兴安盟、通辽市正在加紧做这项工作。

  锡盟曾经清理了大量有关乌拉盖开发的优惠政策,然而,由于开发区早与开发商签订了合同,文件可以清理,而合同内容却不能随意更改。要进行生态保护,只能在协商的情况下,让开发商适当改变经营方式,压缩经营面积,使乱开滥垦行为不能得到根本性制止。

  内蒙古草原资源监测管理站负责人特日贡说,乌拉盖开发区很少享受上级政府的各类政策性补贴,全部退耕影响开发区农牧场职工和农牧民的年均收入。目前的耕地面积已到了维持开发区生存的临界点,退耕又必须移民,包括干部的安置,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地根本无力承担。

  据了解,乌拉盖湿地的无序开发已经引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主席杨晶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尽快解决乌拉盖开发区的移民、湿地保护问题。

  特日贡说,目前可以从技术角度保护乌拉盖草原。种植多年生牧草和使用免耕翻技术改良草场,尽快由种植业向以草原保护与建设为主的养殖业方向转变,严格限种一年生牧草和高产饲料作物;科学合理地确定放牧强度;草原监测部门将进一步规划评估乌拉盖的生态功能,着手建设自治区级乌拉盖天然草原保护区。(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开发区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