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学者称此轮宏观调控目的旨在拉长经济上升周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0:34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柏晶伟 北京报道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在12月17日召开的“2004第六届中国经济高层论坛年会”上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是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

  刘国光教授说,“双稳健”政策,是中性的调控政策。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相当,物价总水平在正常区间移动,宏观调控就要采取中性的政策。当前经济形势同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实行双稳健政策的重要原因。

  他说,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1993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走过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一轮是针对1992年的经济过热,从1993年起实施的紧缩型的宏观调控,大约持续到1997年;一轮是针对1997年经济偏冷,由于国内供需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不足,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张性的宏观调控,大约持续到2003年初。前一轮紧缩宏观调控使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紧张程度得到明显缓解,物价涨幅回落到较低水平,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一轮扩张性的宏观调控,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谨慎从松的稳健货币政策,扩大了国内需求,有力地保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这样,从2003年起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碰到一个特殊的形势,既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现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还在潜在增长率的范围内。我国现时潜在经济增长率估计约为9—10%。实际经济增长率2003年为9.1%,2004年上半年为9.7%,2004年第三季度为9.5%,2004年全年预计9%。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一些部门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又有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投资过多方面来说,经过今年的调控,取得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由一季度的43%回落到全年预计约25%,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和行业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得到遏止,但投资增速仍在比较高位运行,并且有局部反弹的现象,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仍然紧张。从供大于求方面来说,商务部对2004年下半年600种商品供求情况排队,供过于求的商品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4.3%,供求基本平衡的占25.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另外经济发展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薄弱环节投资不足亟待加强等情况。现在通货紧缩趋势已经淡出,尚没有强烈的信号表示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这一变化形势下,我国实行了六个年头的带有扩张性的宏观调控不宜简单转变为全面紧缩,只能由上一轮宏观调控的“从松”的政策,转向采用“中性”的政策。由“从松”转向“中性”,就要适当收紧,因此,中央提出明年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

  就财政政策来说,由积极转向稳健或中性的财政政策,当前主要的措施是调减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优化国债和财政支出结构。由于政策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国债投资项目需要后续资金来完成等考虑,所以减赤字、压国债都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近期财政赤字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随着GDP的不断增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会下降,预计今年降至2.4%,明年降到2%左右。国债规模2003年已由2002年的1500亿元减到1400亿元,2004年降到1100亿元,明年将进一步降到800亿元。建设国债拨付时间也在延缓。

  货币政策也要实行“有保有压,松紧适度”的中性政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就不能像治理严重通胀时采用刹车手段。对一些局部过热的环节,对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投资,要“削峰”,要压缩,而对一些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如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要继续支持,对一些限制的行业如钢铁,也要支持其薄弱品种产品的发展投资。所以信贷政策也不能太紧。今年6-10月份,广义狭义货币供应增幅已跌落到今年调控目标7%以内,10月份M2达13.5%,M1达12.6%。由于信贷压缩过快,不完全适应经济增长所要求的信贷供求的增长量,引发流动资金和中小企业融资偏紧。今后要继续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幅度,银行从投资过度扩张部门压缩减增的贷款,应当部分用于充实不足部门的投资,加大对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支持。

  刘国光强调,在初期以行政调控手段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效果之后,宏观调控方式在今后更多要朝向市场化的价格信号如利率调节方式转变。

  刘国光在论坛上再次重申了他对“软着陆”的不同观点。他说,现在采取的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松,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质上是要“双防”,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滋长,又要预防通货紧缩趋势的重现。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结构问题的对症之药。对钢铁、水泥等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对农业、西部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既坚决控制投资需求扩张,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上下微调,有松有紧,松紧适度,就能逐步缓解和克服当前比较突出的瓶颈制约和结构问题。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把去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拉长,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增长。拉长上升的周期是这次宏观调控的目的,而不是全面的软着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