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信达转做不良资产批发商 试水不良资产证券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0:14 东方早报

  早报驻京记者 王一琳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今年6月份从中行、建行购买了共计2787亿元不良贷款之后,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批发———将建行的1289亿元不良资产整体打包给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信达的上次“批发”简单明了,但对剩下的中行1498亿元不良资产的批发将会有一个
更为复杂的结构。信达将会把中行分布全国的不良资产打成若干资产包,出售给不同的下家,而广东的200多亿不良资产将成为信达首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资产。

  信达转做“批发商”

  信达的不良资产“批发商”身份,始于中行、建行两家的股份制改造。

  作为各具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四大AM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同诞生于1999年。成立之初,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立了与四大银行不良资产的“对口收购”原则:华融对工行、信达对建行、东方对中行、长城对农行。

  另外,四家国有银行除了将不良资产剥离至对口的资产管理公司外,还分别将100亿元的资产作为资本金注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员也与四家银行血脉相连。

  四家公司所处置资产的特点与四家银行的贷款方向十分相似。信达当时接手的主要是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其资产中房地产、煤炭、化工的资产比重最大。而东方是中国银行对口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资产也以外贸行业居多。东方的工作人员曾向记者诉苦:“我们的资产处置难度最大。”

  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四家AMC一直遵照四大行的对应关系,在不良资产的剥离和处置上分口清晰。虽然承担着同样的任务,但一直各自为战,保持均衡。但这种格局从2004年开始改变。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庞大的重组计划,重组的首要工作就是财务重组。在国家注资450亿美元提高资本充足率之后,继续剥离不良贷款,将两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低至5%以下就成了现实的问题。

  这次两家银行的可疑类不良资产如何剥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达成的一致意见是,通过竞标的方式产生一家不良资产批发商,以推动中国建立多层次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2004年6月21日,信达以账面资产50%的名义价格获得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2787亿元可疑类不良资产的批发商资格。在这之前,信达2004年也有斩获。在今年年初,建行向信达剥离了569亿元损失类不良贷款,正在准备上市的交通银行也向信达剥离了650亿元可疑类不良贷款,信达公司累计接收的不良资产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

  信达的一家独大使四家AMC逐渐产生角色上的分化:原本在对口剥离状态下,彼此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AMC们突然变成了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激烈的竞争对手。

  接收新剥离的不良资产,用资产管理公司的话说就是“有活儿干了”。这种有活干的背后,就是其他资产管理公司没有“活儿”干。

  信达中标的资产自然成为各家资产管理公司眼中的肥肉,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汪兴益就曾经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购信达中标的资产。

  第二次批发

  信达的第一次批发看上去更像是个“二道贩子”,把“活儿”直接转让给了另外一家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11月29日,信达与东方签署了《债权转让协议》,将所有接手自建行的1289亿元全部转让给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信达投资银行部主任王海军介绍,这批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信达刚刚于10月完成了清收工作。这意味着,清收完毕后的不良资产就要立即转让。

  信达转让东方的价码目前尚未明朗化,根据王海军的说法已经近乎是成本价。王海军在没有具体透露具体价格的情况下,向记者暗示除了信达购买这笔资产原来的资金,信达所付出的成本还包括央行再贷款所需要支付的2.25%的利率,以及清收这批资产所花的人力、物力成本。

  也有消息披露,最初与信达达成协议的是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但由于对谁来承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增损失无法达成一致,长城在已经谈妥价格的情况下意外出局。无论是东方还是长城,将这批可疑类资产批发给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的思路也较为明显。信达也有人士透露,这也是财政部当时的倾向。

  据一名信达资深人士透露,信达第二次批发的结构将有利于更多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信达已经在对中行6月剥离的1498亿元可疑类不良资产进行分拆打包。由于信达的具体资产处置历来由旗下29个地方办事处分别处置,因此此次打包也很有可能是按照地域拆分。拆分之后的资产包将更适宜于出售给不同的下家。信达第一次批发建行1289亿元可疑类不良资产,也有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前来竞标,资产的整体打包方式和所需的资金已经决定了其他资产管理公司是较为适合的购买者。

  而这次中行的拆分打包资产也将对这些投资者全部开放,这就更符合监管部门倡导批发商机制的初衷,建立多层次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很显然,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整体打包转让给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并不能被称为多层次的市场。

  试水不良资产证券化

  信达的这次批发商资格,还为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创造了可能性。

  信达即将开始的不良贷款资产就是以接收自中行的1498亿元可疑类不良贷款为基础,其中广东省的200多亿不良资产将注入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

  这批资产的较好质量使得信达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尝试。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的专家曾强调,不管是按揭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贷款都可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对象,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稳定的现金流。

  也就是说,用于证券化的不良资产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处置,从而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现有的不良资产中,只有一小部分具备这样的条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从四家银行剥离的损失类不良贷款,很少有担保抵押,即便有,也很多是无效的担保抵押。

  今年剥离的可疑类不良贷款,相比之下,资质较佳。在五级贷款分类中,损失类排在最末,可疑类稍微靠前。由于剥离时间较短,处置难度也较低。曾有消息披露,这次剥离给信达的资产,以广东省为例,50%以上都有抵押品。

  信达对这次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充满了信心。10月19日,信达宣布即将开始不良资产证券化时,信达副总裁陈孝周就表示,这个资产证券化项目3至5个月后将完成发行。此次的目标是做成规范的资产证券化操作,将不再是准资产证券化的操作。

  而信达已经有这方面的经验。2003年1月,信达曾与德意志银行联手在国际市场对25.2亿元的不良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

  争夺已经开始

  如果问信达是否想自己处置这部分资产,回答多半是肯定的。

  在资产公司1999年剥离资产已经差不多处理完毕的情况下,一笔处置难度不大的不良资产自然是最好的“活儿”。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的负责人也会被下属提问:“我们的资产处置完了干什么去?”

  长城资产公司正在进行的转型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接收了农业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贷款,五年来已经累计处置资产原值1817.40亿元,剩余的1500多亿元资产正在准备整体打包出售。

  长城并没有言明为何要打包出售剩余的资产。一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深顾问挑明了这一事实: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收购的资产能处置的已经都差不多处置了,剩下的都是很难处置、现金回收率极低的资产。

  中行的可疑类贷款从资产质量上可能优于建行部分,在现有资产处置效率低下的情况下,信达手头剩余的可疑类不良资产是资产管理公司用来置换手头较差资产的较好选择。就连身为批发商的信达,也很难不动心。“尽管对这批可疑类贷款没有处置权,信达还是有意将其留在自己手里。”消息人士透露。

  但央行和财政部已经为信达设置了门槛:信达必须在2005年年底之前把收购的2787亿元不良资产打包批发出去,只有在拍卖两次流标的情况下,信达才能够自己进行处置。

  除了政府规定的处置时间限制,资金压力也迫使信达必须尽快将手中的资产脱手。一位信达人士称“这2787亿元不良资产是用央行的再贷款收购来的,每天要支付600万元再贷款利息。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但第一次没有得手的长城也没有放弃努力。有消息称,长城已经向信达提出要求,将剩余的中行可疑类不良资产全部交由他们处置。在信达接手这批资产时,承诺公司将转型为专职的批发资产公司,把信达公司改造为中国的RTC(即美国重组信托公司;运作模式是由政府出资,联邦保险公司管理,负责处理1990年所有储贷机构无力清偿的数额约15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信达公司的这一承诺打消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特别关注的批发资产公司迟滞批发的顾虑。

  那么这是否是信达的RTC之路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不良资产新闻 全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