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苏州嬗变:从富GDP到富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 10:13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利宏

  岁末将至,苏州各届都在谈论着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今年苏州工业总产值有望超过9000亿元,在2001年的基础上实现“三年翻番”的“苏州奇迹”。但“GDP上去了而人民不富裕”,当地人均收入并未同步增长,老百姓并没有充分分享到外资经济加速工业化带来的繁荣和福祉。

  从王珉到王荣,苏州历届强势政府打造的“苏州经验”正在被各地竞相效仿,但如今又不得不正视GDP“只长骨头不长肉”的现实。地方新制如何破解外资“挤出”民企和“富民”难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苏州模式”难以逾越的一道槛。

  反差——只长骨头不长肉

  从上海一路到苏州,途经之处大多厂房林立,“三星”、“金蝶”等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广告牌赫然在目。曾经“小桥流水”的江南名城如今成为外资巨头竞相投资的工业化重镇。

  “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关键要看工业投入,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近日,履新不到一个月的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在苏州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仍然强调,“新型工业化是苏州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致力于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沿江国际先进制造业聚集带,不断提高产业能级,强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工业截至今年10月已经完成总产值7752亿元,同比增长38.4%,全年有望超过9000亿元,在200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工业总产值3年翻番,无疑又成为“苏州奇迹”的一个亮点。专家分析,苏州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基本实现了工业重型化,重轻工业之比已达3∶2,开始进入高加工度、高技术密集的阶段,但还未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昆山之路”被认为是“苏州奇迹”的一个缩影。20年来,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外资企业在昆山落户,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在最近一次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昆山跃居第二位。

  “外向型经济是‘昆山之路’的基本内核,外向带动是昆山的根本战略。”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说。据统计,昆山60%的财政收入、70%的GDP、80%的工业总量、90%的外贸进出口都来自外向型经济,而外资经济的主体又是以台资经济为主的工业制造业。

  但也有专家认为,GDP的快速增长,并不能全面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外资经济对于苏州民企日益显示出“挤出效应”,而单纯依赖工资性收入难以实现“富民目标”。在长三角15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排行榜”上,江苏的6个城市全部垫底,而在此前的GDP大比拼中,江苏位居长三角的8个城市GDP达到12451.75亿元,占整个长三角比重的44.2%。苏州尽管经济总量位居长三角15个城市次席的地位,但人均收入仅排在第6位。

  “从全国情况看,当前的经济结构是在向重型方面转化。‘十五’计划时期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说我国已进入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结构要向重型结构转化。政府作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主体,财政收入、政绩考核决定政府必然要搞产值大、税收高的重工业。”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期撰文指出。

  “苏州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才1万多元人民币;而同等的人均GDP规模上海人均收入2万多元;即使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重庆,城市人均收入也达到了8000元。这是典型的‘只长骨头不长肉’。”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公开质疑“苏州模式”。

  新制——协调改变滞后

  “从理论上讲,经济总量较强地区的居民就该有较高的收入,但苏浙城市的GDP总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有的如此之大的反差,就不能不促使人们重新审视GDP到底能否给居民生活水平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苏州市委副书记黄炳福也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一些地方为了能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采取的举措,多为不惜任何代价,单纯地追逐GDP的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GDP为中心’,这种发展观会将经济发展带入歧途。”

  苏州人均收入滞后于GDP增长,“与苏州的产业结构有关,主要是城镇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消费不够、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会产生GDP‘只长骨头不长肉’的现象。”黄奇帆认为,“苏州的产业结构75%是工业,第三产业仅占20%。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第三产业比重高,百姓收入一定高。工业增长带来的GDP增加值仅30%是职工收入,60%是税收、折旧和利润,因此尽管工业增加值巨大,但老百姓的收入不一定高。”

  “把富民放在发展中的优先位置,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这是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的“富民”目标。

  以“台资经济”闻名的昆山,近年来也大力开拓“富民”空间。“仅有GDP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提高,而没有普通老百姓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这样的发展是不健全的。”曹新平说,“昆山正在推进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让老百姓不仅能取得工资性收入,还能享受物业收入和投资性收入,后者才是致富的关键。”

  苏州也正在弥补外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产业短板”。原苏州市委书记王珉调任吉林省委副书记之前提出的“八大统筹”问题如今已成为苏州“新制”:解决苏州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改变苏州的服务业滞后于制造业的局面,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和“民营经济”这两条“短腿”,与“外向经济”一起构筑“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今年初苏州政府曾经下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宣布“到2006年底全市民营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比2003年翻番”的目标,之后苏州工业园区曾经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8条”,从税收等方面对于民营经济兴办第三产业给予支持。

  在“有形之手”的强力支持下,苏州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开始得到发展。据苏州市统计局提供的今年1至10月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类统计的数据,私营个体投资376.8亿元,增长38.2%,私营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市19%的速度,苏州私营经济开始显示活力。同时,苏州第三产业增长27.8%,远远高出工业14%的增长率。以外资经济领先工业化的“苏州模式”,开始通过政策导向支持民营经济弥补产业短板,走上“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苏州”之路。

  苏州“新制”,映射出江苏省对于地方执政能力和目标的转换。“从‘九五’期间的‘强省富民’,到后来的‘富民强省’,再到现今的‘富民优先’,这是地方政府执政目标的变迁。”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葛守昆认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苏州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