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外资巨头悉数到场 中国征信市场进入战国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5:2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袁满 北京报道

  踯躅不前的国内征信市场终于开始踏上快速发展的大道。

  在两年前开通的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完成全国联网,并开始在七城市试运行。“目前,系统仅供商
业银行无偿享用,今后将依法向合格征信机构的合法用途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戴根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可能由央行征信局下设一家公司对掌控的全国性数据中心进行商业化运作。

  而就在此前一天,美国益百利(Experian)宣布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正式启动在华投资战略。至此,包括邓白氏、益百利、全联(Transunion)和Equifax在内的全球四大征信机构已悉数进驻中国。

  一面是全国信用信息平台的告成,一面是外资公司们猛烈地叩门。无论是从现实条件还是从时间的紧迫性上,国内纷乱、幼小的征信市场都面临着重整而后生。

  央行统领

  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于今年12月中旬开始试运行,在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等七城市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开通联网查询。

  2003年11月,央行成立征信管理局,正式将征信市场的监管权揽在了手中。在其协调下,各家商业银行打破信息壁垒,将以往散布在各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联通共享,在信用风险面前结成联盟。

  据了解,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这意味着公民个人发生在银行的每比信用交易将时时刻刻记录在案,并形成全国记录,追随其一生。

  按照央行的规划,2005年年内将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联网运行。加上两年前完成的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央行终于完成了国内信用数据库的大统一。

  央行信用数据库的建成为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以及银行业风险业务的发产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在一个拥有完整信息的信用体系下,有12%中小企业更加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而41%的大银行、78%的小银行将降低自己的呆账比例。

  目前,央行是国内信用信息惟一的集成者,容易有垄断之嫌。但是,“要促使国内信用体系迅速建立,除了由央行出面牵头进行,没有其他可行办法。而且,由央行出面收集信息是最合理、也是最好的办法。”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认为。

  “当前的问题是怎样转向更好的市场化运作。”钟伟说,“也就是由政府推动,向半官方半民间机构,再向外资企业的进入过渡,最终形成垄断竞争格局。这显然需要很长时间。”

  市场整合

  戴根有表示,央行已明确了征信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特许经营,专业服务”。

  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完成只是完成了政府推动的第一步,在其后还面临着如何市场化的问题。而一道“特许经营”足以号令市场重组。

  戴根有表示,根据央行初步摸底,目前,全国有大小征信公司200多家,规模普遍很小。

  他语气急切地向记者表示,中国已经没有时间再等待充分竞争后的市场整合,必须尽快建立大规模、专业化的征信公司。戴根有笑称,美国征信业寡头局面的形成用了200年的时间,如果中国单纯依靠市场自由竞争等待下去的话,“黄花菜都凉了”。

  令戴根有感到时间紧迫的是国内信用交易的急速膨胀。与此同时,信用缺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急剧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据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长张利胜介绍,2003年,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的四方负债即信用总规模达到33万亿元。全国信用规模与GDP的比值为3比1?已逼近美国的3.48比1。全国净信用规模的85%集中在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5%,企业应收账逾约率超过5%,远远大于国际上0.25%的水平。

  其实,2002年起,央行就开始制定《征信管理条例》,期间数易其稿,争论最大的一块内容就是准入门槛。

  最初的《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中规定:注册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的公司才能单独从事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征信业务;若要涉及个人信用征信业务,注册资本金须达到1亿元。否则,现存合法经营的征信机构都将被取消征信行业的从业资格。

  而市场的现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信用公司注册资本金才刚过5000万,多数公司则在1000万以下。

  戴根有向记者透露,在送交国务院法制办审批的《征信管理条例》定稿中,以往的门槛规定已经“有了变化”。

  此外,央行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运作也面临市场化的转型。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种可能的思路是,由央行征信局下设一家公司掌控全国性的数据中心进行商业化运作,现有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等地方性征信企业,有可能被全国性的征信公司收购,成为其子公司或分公司之一。

  戴根有没有评论这种猜测,他表示“这是未来的事,要由上层来决定”。但他向记者表示,央行的信息数据库现在为无偿使用,将来会是有偿服务,否则数据库的维护将“无以为继”。

  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王子良认为,从节约市场成本的角度上考虑,对各地地方搭建的信用数据库的整合越早越好。

  “目前,各地方建立的数据库标准各不相同,信用信息标准不尽快出台,整合成本就越高,越往后浪费越大。而这些由地方政府推动的信用体系建设,所花的钱都来自老百姓的税收。”

  据了解,自1999年上海第一家试点建立征信公司以来,各省市政府主导下纷纷开始建立本地区征信体系。此外,市场上还存在大量民间资本兴办的征信企业。目前这些公司都在焦急地等待《征信管理条例》的出台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外资叩门

  尽管目前法律法规缺失,市场缺乏规范,但中国个人征信服务市场无疑非常诱人,一些外资机构纷纷抢在市场开放前跑马圈地。

  刚刚在上海成立办事处的益百利亚太区总裁约翰.哈克表示,将把生意瞄准中国的信贷消费市场,并抛出了一份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市场营销定位系统——中国版MOSAIC系统。

  “依照这些信息,客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精准的行销,节约成本。”哈克说。某征信公司人士分析,这是国内征信机构目前无法做到的,由此足见外资机构在技术上的优势。

  先期进入中国的外资征信机构已不乏成功的范例。1994年进入中国的邓白氏已经与华夏、新华信在企业征信市场形成三足鼎立,共同占有70%到80%的市场份额。

  与外资公司相比,国内征信公司起步不过十几年,无论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上仍显得十分“幼小”。市场份额最高的新华信公司2001年的营业收入仅2000万元人民币上下。而像亿百利这样的老牌机构,不仅有着150年的征信阅历,而且年销售额高达20亿美元以上。

  国内市场还未成熟,外资就已开始叩门。对此,戴根有表示,政府对外资进入的态度是“逐步开放,但怎么开放还没有确定。”

  钟伟则认为,由于中国的信用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外资进入也要从头做起。“中国政府可能也不愿其快速进入,因为其业务将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曾撰文表示,“对是否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征信市场的问题,我们倾向于给外资机构与中资机构相同的国民待遇。……在《征信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制约下,国外资本无论以何种形式进入中国征信行业,都不会对中国国家经济信息安全产生影响。”

  一切有待《征信管理条例》来破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征信市场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