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房地产业 > 正文
 

上海再次出招调控楼市 土地新政控制房价涨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7:18 新民晚报

   一批经营性商住用地推向市场,2块“热地”出现“崩标”现象,实质在于上海再次出招调控申城楼市——“土地新政”控制房价涨幅

  上周,今年上海唯一的一批经营性商住用地推向市场,共44个地块、270多公顷,经公开招投标后陆续正式开标,由于正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土地“禁门”稍启后第一次集中供地,因而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然而让业内人士“跌眼镜”的是,原本应该陆续开标的42个地块中,有2块“热地”发生不同寻常的“崩标”现象,这两块地分别位于上海最让世人看好的地方——浦东、崇明。专家指出,上海经营性土地供应中前所未闻的“崩标”现象,其背后是开发商对于“新游戏规则”的不适应,更为深层的因素是上海市再次出招实施“土地新政”,通过土地“龙头”调控上海楼市。

  盲目追涨“热地”崩标

  “崩标”是招投标的业内术语,表示因投标者开价高于最高限价而失败。细心的人发现,这次集中公开招投标“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从以前没有最高限价的“价高者得”,变成了“有效区间价内价高者优先”,也就是说,政府为土地招投标设定了最高限价。许多开发商不适应新规,“求地”心切之下,一味开高价争抢热门地块,结果大家的开价统统高于最高限价,导致“崩标”。

  最典型的“崩标”发生在第一批开标的浦东唐镇24万平方米商住用地,由于区位好、地幅大、周边配套较为成熟而成为众开发商的争抢目标。但18家开发商的开价不约而同远远高于最高限价3.7亿元人民币,其中有1家开出了7亿元的“天价”,结果44个地块中最大的一幅地“崩标”。与此同时,崇明的一幅“热地”也因境内外10家开发商争开高价而“崩标”。

  土地新政控制地价

  经营性土地供应走市场化之路毋庸置疑,但在上海这样被长期看好的市场里,不少开发商为在招投标中获得土地,不惜开高价。地价托高的同时,也推动了房价的涨幅。

  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土地处副处长庄幼菲表示,不少开发商投标拿地的心态,是根据“未来的房价”推测“现在的地价”,往往开价偏高。现在上海土地供应已偏向中环线以外的普通住宅,如果游戏规则不变动,托高追涨现象就无法“刹车”,势必影响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中低价住宅市场价格。“土地新政”实施最高限价,是尽可能用控制土地涨幅的办法来控制房价涨幅,好比力气用在了刀口上。

  据悉,本次招投标中部分不能确定中标者的地块,有可能再次进行招投标,但更大的可能是政府收回,用于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

  土地供应公开透明

  “土地新政”的核心内容是最高限价的确定。据透露,政府推出一个地块前,先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后报价,然后由政府部门确定一个底价,再根据地块的地段、供需情况、项目内容等综合因素确定底价之上的浮动比例,形成最高限价。底价和最高限价之间形成“有效区间价”,高于或低于这一区间价者全部“出局”,在此区间价内,价高者优先,再结合企业经营实力和经营业绩等相关因素,最终确定中标者。

  根据目前已经开标的地块计算,最高限价平均高出底价10%左右。

  市房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开发商“求地”心切与他们对土地供应计划没有透彻了解有关。为此,市房地资源局明年1月份就将公开2005年全年经营性用地招投标计划,多少地块、分几批、分布在哪里、什么用途都明明白白,以防止焦躁的开发商们盲目地“来一块抢一块”。这种做法今后将成“例行公开”制度。

  影响房价作用待估

  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房地产市场正走在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上,防止大起大落、防止恶意炒作和投机行为是政府必须同时面对的问题。上海市委、市政府从没有停止过对房地产市场的方向性调控,这次“土地新政”只是其中之一。

  老百姓更为关注“土地新政”对上海今后房价走势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土地价格得到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房价。上海的“土地新政”本质上期待控制房价涨幅,而眼前立竿见影的作用将是对市场心理预期的调节。

  然而,如今房价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市场。政府科学、及时的政策,还需要包括房产商在内的方方面面一起去把好事做好。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