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航油巨亏 > 正文
 

中航油事件新视角:用重组打破航油市场垄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0:55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 林玉 

  中航油“炒油”上演了让人心惊肉跳的“滑铁轳”,“滑铁轳”之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会走向何方呢?

  不破产,要重组

  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位业界的权威人士。这位业界权威人士透露,中航油集团为了挽回损失,正在对新加坡中航油进行重组。当前,已有一家外资企业表明了参与中航油重组的浓厚兴趣,因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有可能成为一个外方参股的企业。

  与记者得到的这个消息相呼应的,是新加坡高等法院10日宣布的几项判决。

  10日下午4时,新加坡高等法院正式作出判决,中航油(新加坡)向新加坡高院申请的关于将债务重组计划的提交期限延长6周的申请获批准,这意味着中航油已暂时避免进入破产清算。

  同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油)10日晚发布公告说,新加坡高等法院允许该公司在6个月内,即在2005年6月10日前,召开债权人会议。

  公告还说,债权人将在会议期间研究中航油提交的重组计划,决定是否需要对该计划进行修改,并最终通过该计划。

  至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重组航道已经被划清。

  航油市场的垄断将被打破

  中国航空油料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中航油在这个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购量每年大约占中航集团总采购量的1/3左右,何去何从,是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目前,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几乎占据了中国内地航油供应的全部市场,同时享有独家进口权,这导致我国航油价格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航油价格比日本高出60%,是新加坡航油价格的2.5倍,有时内地航油价格比国际均价高出一倍有余。造成这种情况的一大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是由中航油集团一家垄断供应航油的体制。

  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大蛋糕。参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重组,自然将能够分得这个大蛋糕中的一部分,因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背后是中国垄断的巨大的航油市场,对国际上众多巨头来说,这是一块肥肉。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中航油的重组应采取公开的方式。国内企业由于具有更大的优势,应该优先考虑国内企业。

  但是,据记者采访的业内权威人士透露,中航油集团已经向国内一些知名企业表达了转让股份的意向。然而,由于国内各方对接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态度谨慎,国内企业参与重组的行动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我国大公司之所以没有明确表态参股中航油,主要原因是中航油事件已经从一个经济事件演变成为了社会事件。而且,这些公司与中航油集团一样,都是国家国资委的下属企业。在如此敏感的事件上,如果没有国资委或者国务院权威部门出来发话,国内企业“没有人敢趟这潭浑水”。其实,不少国内企业在私下里已经表达了参与中航油重组的愿望,只是由于“上面没发话”,而不敢表达出来而已。

  从实力上来看,接手中航油(新加坡)两亿多美元的债务,对于我国像中石油,中石化,中远甚至国航,南航等企业来说,并不是个特别大的数目。

  这位权威人士说,虽然新加坡法院已经同意了中航油的破产保护申请。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下家”接手,恐怕单单依靠其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很难使中航油真正度过危机,而企业破产则无论对中航油还是对债权人,还是对广大股民,都是一个灾难。因此,必须让中航油正常运转下去。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中航油集团转让其部分甚至大部分股份。

  所以,未来中航油重组的动向就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悬念。

  公开招标推动竞争性市场的形成

  当人们把眼光聚焦在中航油重组的具体细节的时候,也有人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航油竞争性市场的形成。

  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深圳国际物流大会”上表示,希望打破中航油集团在我国航油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杨国庆透露说,有关方面一直有对航油经营体制进行改革的想法,希望通过打破垄断,降低航油价格。他强调,这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本次发生的事件并无直接关联。

  杨国庆建议,如果能在中航油之外再成立多家独立的供油公司,形成若干公司同时在一家机场为航空公司供油的局面,将有利于航油供给走向市场化。

  如果航油供给市场化,直接受益的势必是航空公司。据民航部门提供的数据,航油成本一般在航空公司飞行成本中占20%至30%。曾有航空公司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设想,民航总局可以将各地机场的油库整合为若干个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社会招标的模式,将这些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别人,由他们负责招募职业经理人运营,并承担经营的风险。如此一来,各公司间的竞争格局也就形成了。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建议,中航油的重组,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在我国成品油市场开放的大格局下,统一考虑其出路。既要考虑到中航油度过目前难关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我国航空燃料市场和整个成品油原油市场开放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开的招标措施,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国内大企业在参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重组上的“谨慎态度”,周天勇教授认为,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国有资产兼管和海外投资兼管的尴尬。

  当前,我国包括航空煤油在内的油品市场基本上是国家垄断的。汽油柴油是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垄断经营,航空煤油是中航油一家垄断经营。直到前几天,中石油、中石化才与中航油集团联合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共同经营航空油品,不过仍然是中航油占大股份。

  当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遇到了空前的经营危机,现在看来中航油集团单独解决这个危机的能力有限,需要寻求外界的参与。这就必然要将其独占的国内航空燃料市场打开一个口让给外界投资者;如果将中航油控股权出让,就意味着将中国1/3的航空煤油的采购权,交给了中航油以外的企业。

  外资为什么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重组表现得更为积极呢?周天勇教授认为,外资关注中航油本身的赢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只是其投资的一个考虑;更加深层的考虑无疑是要进入我国航空燃料市场。当然,由于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要给国内企业同样的来参与竞争的机会,不能简单地将国内企业排除在外;不管这个“排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讲,国内企业更加熟悉国内市场,具有更多的优势,应该优先考虑由国内企业参与。

  也许,这是“中航油事件”带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

  中航油新加坡事件没有影响到中国航油集团的改革步伐。其陆地石油有限公司11日将成立,我国加油站市场将迎来又一支“国家队”。

  中国航油集团陆地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翊洲10日晚在北京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宣布了以上消息。他说,集团公司将分布在全国的供油系统中的优质资产切出来,成立了新的公司,有4亿元净资产。公司有14家分公司,有50个加油站,大多分布在机场附近。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