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北上发力环渤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07:48 每日经济新闻 | |||||||||
今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的节点。 此时,出现了台商北上、温商突围以及在华日商南下等等动向。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成为各种资本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内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
山东烟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秀臣一行5人,日前来到江苏昆山面会上海客人。尽管只在昆山呆两个小时,但王秀臣再三提出要去看看富士康公司,并如愿以偿。 昆山富士康是中国台湾鸿海集团在中国大陆三大主要投资基地之一,另两个分别在珠三角的深圳和环渤海地区的烟台。在中国台湾颇具影响力的鸿海集团此次投资烟台,被看成台商北上的一个标杆。 越来越多的台商北上考察和投资,原先台商一度很少涉足的环渤海地区,成为其新的关注地。 发力环渤海 11月26日下午,北京昌平区在深圳召开投资说明会。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郑荣文感叹说,这是他第一次接待从北京过来的招商人员。而此前,深圳台商协会刚送走从山东过来的一批招商人员。 和环渤海地区一带的地方政府扎堆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取经、招商相对应的是,台商纷纷北上考察。沈阳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施永禾透露,去年年底以来,前来沈阳考察的台商明显增多,对投资服务业和加工当地资源的兴趣比较大。由于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许多台商愿意到那里去投资建厂。 台商对环渤海产生浓厚兴趣并非偶然。今年8月,台湾知名工商团体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布了“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这份调查报告认为,在整体投资环境上,华东地区继续像前几年一样获得台商好评,仍是他们的“最爱”;但是,在整体竞争力上,被调查台商认为,华北地区“首次”超过了华东地区。因此,主持并发布该调查的一些台湾学者认为,从此次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看,台商在大陆的布局已经向环渤海地区北移。 前一个原因在台湾鸿海集团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王秀臣透露说,早在10年前,郭台铭便想在烟台投资,但经过一番考察后,郭台铭发现当地交通不便利,光回程飞机便误点了10多个小时。为此,投资之事一直搁浅。而近些年来,不少像LG这样的韩资大企业进入烟台开发区,使得以代工为主要业务的鸿海集团在烟台有了投资空间。 王秀臣说:“鸿海在烟台将产品做好后,连夜花7个多小时便可海运到汉城,然后通过汉城的物流体系将产品分发到世界各地。交通运输上的便利,是吸引鸿海集团前来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酝酿高峰期 两三年前当台商自珠三角北上至长三角时,其流动属搬迁还是扩张,一度引发过争论。目前这一争论已尘埃落定:珠三角台商的那次流动应该是扩张而非迁移,一个很好的例证便是东莞等地的台资正持续增长。而回顾珠三角台商当年的流动,则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昭示出此次台商北上的一些趋势和动向。 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陈恩认为,在两岸没有加入WTO之前,由于台湾当局阻挠大陆产品进入,导致台商发现在大陆进行直接投资更加方便。于是,珠三角出现了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的投资高峰。而在两岸加入WTO后,台资为了争夺大陆市场和应对其他资本的冲击,在长三角进行了大量投资。随着大陆投资领域的放宽,台商能够进入到以往不能进入的领域,于是在原先一度投资比较少的华北地区开始抢跑。 上海台湾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盛九元介绍,从他们到环渤海地区调研的情况来看,台商此次北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在环渤海地区有不少知名大公司,台商过去能够找到配套空间。 除此外,珠三角和长三角目前在投资环境上也存在欠缺。深圳台商协会副会长黄俊杰说,企业的工艺品出口到欧美地区,但海关通关不是很方便。投资长三角的一位台商则抱怨说,今年以来,长三角是开工的缺电、签约的缺地、投产的缺钱。因此,有分析认为,这些现象导致台商对投资环境不满。 台商企业正在低调中进行流动。广东佛山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陆恩友透露说,整个佛山估计只有两三家台商企业到华北去投资,主要生产家具和陶瓷。“我在11月中旬到昆山参加一个活动,结果在当地看到了原先熟悉的一个台商。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从佛山跑到昆山跟人家养螃蟹去了。由于不愿得罪原先公司所在地的政府,台商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投资时往往很低调。” 陈恩认为,目前整个珠三角大概只有百来家台资企业到环渤海地区投资,只占到珠三角台企总量的1%左右,但预计明后年将出现一个台商北移的高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