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中国获批 大商所角逐国际大豆定价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2日 10:40 和讯网-财经时报 | |||||||||
和讯网-《财经时报》特供 有人坚信,黄大豆2号可以为中国争得期盼已久的国际定价权,改变国际大豆市场“南美种大豆、中国买大豆、美国卖大豆”的局面:而在国际市场遭受过“风雨洗礼”的一些现货商,则发出了不同声音:我们不仅要避免在“客场”(国际市场)被打败,还要防范在“主场”(国内市场)被通吃
本报记者 杨眉 备受世界瞩目的“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近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将于12月22日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挂牌交易。 这是全球第一个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混合的大豆期货合约,这个合约将把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主要产区的转基因大豆,统统纳入交割物范围之内。 市场人士反应较为热烈。主流观点认为:现货商因此有了套保避险工具,投机者多了一种套利工具;更有人坚信,黄大豆2号可以为中国争得期盼已久的国际定价权,改变国际大豆市场“南美种大豆、中国买大豆、美国卖大豆”的局面。 而在国际市场遭受过“风雨洗礼”的一些现货商,则发出了不同声音:我们不仅要避免在“客场”(国际市场)被打败,还要防范在“主场”(国内市场)被通吃。 目前,大商所非转基因大豆黄大豆1号的交易量,全球排第二,仅次于美国CBOT(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量为CBOT的1/4。 全球转基因大豆都能交易 大商所有关负责人对《财经时报》说,与国际上现有的大豆期货合约相比,黄大豆2号的最大优势是,突破了地区限制的合约设计思路。即交割标的物覆盖面最为广泛,包含了中国、美国及南美等几乎全球各主要产地的转基因大豆。 目前拥有国际大豆定价权的CBOT,其大豆期货仅以美国国产转基因大豆为交割物,最大可交割规模为8000多万吨;而黄大豆2号的交割物没有地区限制,全球可供交割量达2亿多吨。因此,从可供交割规模看,中国的黄大豆2号远远超过了CBOT。 “这意味着国内转基因大豆期货市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成为全球交易中心的先天优势。”期货业人士评价说,“但实现这一目标,还取决于后续措施,如市场的开放度,能否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者和贸易商参与等。” 据了解,目前转基因大豆的主要产地,集中在美国及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但全球大豆现货贸易的定价,却基本以美国CBOT的期货价格,即美国大豆市场为主要参考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进口的上千万吨大豆,也是以CBOT价格为定价标准。 如2003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2074万吨,创历年进口量之最,进口金额多达54亿多美元。但令国人不能接受的是,中国采购团几乎都是以当年的最高价采买的。有人统计,中国为此多付出了上亿美元的代价。而期货界分析人士则发出了“国际基金高位狩猎中国买家”的警告。 “中国高价采购,固然有战术上的失策,但主要原因还是国际大豆市场目前这种由美国控制的单极化的定价机制。”期货界人士分析说。 挑战美国绝对定价权 单极化的定价机制,意味着垄断价格的不可避免。在保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美国农业协会、谷物协会,还有美国政府机构,利用其所谓的权威数据“调控”国际市场。使美国一方成为赢家,其他国家则不同程度地成为单极价格的受害者。 尽管美国CBOT大豆期货的交割物只是其国产大豆,但其价格却几乎成为全球大豆交易的唯一参考价,参考率甚至达到了1:1的绝对比例。所以,尽管中国国内压榨企业所需大豆,很大一部分来自南美地区,但价格依然依据CBOT价格。 一个自身不反映国际市场供求,而只代表美国国内大豆因素的价格,却一直成为全球大豆市场的主导。这种不合理现状,显然不能归咎于美国人的霸道,更不是来自政治、外交等因素,而是单纯的市场游戏规则——其他国家没有“国际化”的期货市场,即美国没有对手。 事实上,中国自1996年就开始了大豆期货交易,当时的大豆期货合约也没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之分。但2002年3月之后,由于国家转基因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进口大豆暂时无法参与期货交割。为此,大商所对大豆合约进行了拆分,分别设计了非转基因大豆期货合约和转基因大豆期货合约,即黄大豆1号和黄大豆2号。并于2002年3月先期上市了以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合约。 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主要产于东北地区。由于其蛋白质含量高,适宜于制作食品,即被称为食品豆。但其含油率(粗脂肪含量)低,不适合榨油行业。而转基因大豆的最大优点就是出油率高,所以成为大豆压榨企业的首选。 中国目前还没有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只有少量高油豆。因此,国内迅速扩张的压榨能力,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转基因大豆。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大豆的消费量约在3000万吨左右,大豆加工企业的年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如此高速度的需求,使中国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豆净出口国,变为现在的全球第一大大豆进口国。 与此同时,2002年以来,国际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国际大豆价格变动频繁。但远离国际大豆期货主市场的现状,令企业无法借用国际大豆期货市场进行避险,损失遭重。 如2004年四五月份,国际大豆价格短时间内从4000多元/吨的高点直线下跌至3000多元/吨。几乎造成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全行业亏损,全国大豆进口损失数十亿元。 “这次美盘的行情骤变,直接引发了后来引起国内外关注的‘中国企业违规事件’。而这一事件,应该说也是促使这次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终于挂牌的直接原因。”某期货界人士告诉《财经时报》。 “违规事件”促生黄大豆2号 据了解,4月份美盘大豆的突然狂跌,让中国国内压榨企业措手不及。因为,当时的采购合同是按照大跌之前的4000多元/吨的CBOT价格签订的,而且也已经交纳了预付金。 “面对如此短时间内的如此价差,我们只能选择放弃原合同。定金的损失也认了。”国内某加工企业负责人对《财经时报》说。 但随后美方出口商联手行动,集体抵制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特别是部分民营企业。如停止向某些企业销售大豆、全面提高定金比例等,并提起法律诉讼,禁止中国企业从南美地区进口等。被禁止的国内企业只好改用委托方式采购。据了解,某民营企业改用名称后,自己从南美进口,后被美方查出,货在南美被扣押至今。 “此后国内相关企业联合向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请求帮助。国家发改委多次组织相关方面讨论。”“事件”的一核心人物对《财经时报》说,“理论上最合理的解决措施,当然就是推出中国自己的期货合约,即黄大豆2号,提供避险工具。” 该人士还透露,截至目前为止,中美大豆企业之间的纠纷依然没有结果。 谈及黄大豆2号上市后,国内现货商是否就可以避免此类“价格风险”,该人士的看法也给我们提出了警示:“以前我们在客场被打败,以后也要防范在主场被通吃。” 他认为,在实体经济中,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而在期货市场等资本市场中,如果监管不到位,出现市场操纵,价格则由资本说了算。国内已经上市的某“炒焦”的期货品种中,已出现过“价格被资本扭曲”的例子。 “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的上市意义,而是其他品种得来的教训应引起我们的警示,而且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大豆压榨国,国内市场确实需要与转基因大豆相匹配的期货品种。因此,监管层在制度上保证交易公平的同时,加强监管极为关键。”他说。 黄大豆2号获证监会批准后,大商所随后就公布了该期货合约的6个挂盘合约及相关业务规则,如合约的挂牌基准价、涨停板幅度、保证金比例和交割库等。 事实上,在2004年9月,大商所就与巴西期货交易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目前世界上两个发展中国家的期货交易所首次联手合作。“中国与巴西同为世界两大重要的大豆主产国,而近年来南美大豆已成为中国大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推出的黄大豆2号合约就充分考虑了南美大豆参与交割的问题。”大商所有关负责人对《财经时报》说。 但他也认为,尽管中国和巴西是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中两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现在就预言双方的合作一定会改变目前美国单极垄断的定价机制,未免太盲目乐观。 市场人士也大多表达了同样的判断,即黄大豆2号的推出,并不意味着中国一定会争得大豆的国际定价权,还有一段路要走。 目前按照中国期货业管理规定,除了国内十几家企业以套期保值名义获得特批外,其他现货商和投资者都不能“走出(国门)去”,当然国外投资者也禁止“走进来”,即国内期货市场基本还是一个封闭性的国内市场。 不过,根据相关人士透露,正在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对国内企业参与境外期货交易套期保值、期货公司海外设置分支机构、允许境外现货商参与国内期市交易等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都将给出较为明确的说法。 “只有成为国际性市场,即成为大豆国际交易中心,才有资格谈定价权。”一期货业人士评价说。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时报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