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航油巨亏 > 正文
 

国资委严令中航油配合新加坡调查并追究事件责任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2日 10:35 和讯网-财经时报

  和讯网-《财经时报》特供

    国资委严令中航油全力配合新加坡调查机构彻查此事,并表示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将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本报记者 李锋

  6个小时的通宵夜航加上整个白天的羁押,12月8日傍晚,获保释走出新加坡警察总部大厦的陈久霖,努力挂笑不输气质。

  12月10日,国资委就中航油事件正式表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展的石油指数期货业务属违规越权炒作行为,该业务严重违反决策执行程序,经营决策严重失误,形成巨额亏损。

  国资委严令中航油全力配合新加坡调查机构彻查此事,并表示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将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财经时报》获悉,中航油事件已惊动国务院高层,中航油集团公司被责令提供该案详细报告。

  同时,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赴新展开危机行动,并被新加坡商业事务局暂为保留护照,以方便调查。

  7日,为了维护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要彻查此事。

  8日,中航油收到新加坡法院传票,印尼财团萨蒂亚公司(Satya Capital)就中航油及其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毁约收购萨蒂亚持有的新加坡石油20.6%股权一事,索赔5200万美元赔偿。

  9日,新加坡法院开审官员。

  谁被谁做局

  今年8月18日,中国航油宣布同印尼萨蒂亚达成协议,以2.27亿元现金和2.08亿股中国航油凭单(每股行使价1.52元,有效期5年)向后者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8800万股票,占新石油20.6%股份。此项收购涉及金额高达2.915亿元。

  就在框架性收购协议签署的同月,中航油陆续增持期油空单。及至9月,期油价格大幅上扬,为了补仓,中航油资金链骤然吃紧。

  到了事态恶化的9月30日,为了加快收购速度,中国航油同印尼萨蒂亚签署补充协议,以1.3520亿元现金,取代2.08亿股中国航油凭单。此番动作后,新加坡石油公司股价升至4.04元,这使得中国航油的每股收购价上升到4.12元。

  10月10日,中航油首次向中航油集团报告,面对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并详列已缴付了8000万美元期货补仓资金,另有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以及6800万美元的应收贸易款,也将耗用告罄。

  行政上,陈久霖仅为中航油集团的第五号人物,且中航油内控避嫌机制已经建立,陈如何说服母公司支持其在期货市场的继续行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公司60%的利润由陈总创造。”中航油内部人士如此评价陈的重要性。

  从时间上看,中航油集团在陈久霖汇报之后,决定将配股提前于10月20日进行时, 并以收购的利好消息,赢得75家机构投资者逾1.2亿美元的现金。而按照集团公司原计划,此次配股本拟在年底进行。

  新加坡商业事务局的一大调查重点,也集中在10月20日中航油集团母公司以该并购募资为由,加紧向机构投资者抛售15%的股份。所获1亿多美元,被母公司转为贷款悉数供中航油C47.SG参赌期市。

  此次配售行动拖累合伙的德意志银行。据该行人士表示,整个发行过程符合市场通行惯例,并还得到了中航油集团对中航油财务状况健全的保证。

  随后,这批股票的多数买家——对冲基金,在新加坡交易所大抛售,打压中航油股票,引发股价下跌达39%。

  业内人士评价:“在外盘直接操作,可以脱离国内监管,另外,美元持续贬值,没必要在国内购得美元后再汇出国。”在情急之下,集团公司以快捷地直接配股急援中航油,是因为国内汇款需购汇再通过外汇监管,走程序需要时间。

  令市场失望的是,在巨亏事发的三天中,中航油集团人士频向媒体表示,中航油属于独立运营之公司,对于亏损情况集团总部事先并不知情。

  谁来收残局

  对于中航油巨亏原因和内部监控问题的调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贸工部长林勋强均表示,当局将会彻查这起事件,让投资这家中国公司的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

  而在正式调查结果出来以前,业界纷纷猜测此次巨亏内幕。

  “新加坡公司此次卖出看涨期权的对手是高盛、巴克莱、三井住友、标准银行等一些长期浸淫于衍生品市场的老牌金融机构。且从油价后期没有理由的狂涨,及行权后油价迅速下走等情况分析,不能不让人怀疑这里有很大可能存在国外金融炒家联手对付中航油的‘逼仓’行为”。

  “新加坡公司参与此次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机密的交易员均是外籍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像这种核心机密被外籍人士掌握和运作的情况,即使在美国也是很少出现的。在美国的高盛、摩根士坦利等公司,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一般都是美国人”。

  9日,新加坡法院开审,根据由中国航油的债权人伦敦标旗银行(Standard Bank London)与中国航油达成的协议,如果中国航油本周四前不能偿还1140万美元的债务,它将被迫破产。为避免破产的命运,目前中国航油正努力与债权人谈判,鉴于债权各方不愿意开罪于中国航油母公司背后的中国政府,谈判还是有成功的可能。

  由于伦敦标旗银行在较早时间,正式向新加坡法院提出对中航油的法律追债,根据相关法律,中航油如果不在9日之前偿还所拖欠的1440万美元,它将被视作破产。

  中航油已交出延长6周提交债务重组计划的申请,法庭将在9日听审,决定是否批准。

  其余正式发出追债信的银行包括J.Aron公司、三井(Mitsui)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StandardBankLondon等7家国际银行,追债款项将近2.5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各外行应会顾及与中国市场的长期合作关系,给出中航油合理的时间进行重组。

  对于中航油集团的未来,监管层已有不同立场出现。一方认为,倾向通过合并和整合加强中央控制,因为少数经营者比较容易管理。而另有观点认为,中国进口航油市场的垄断局面,应从因此打破。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时报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航油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