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经济半小时:富庶之省广东境内的贫寒之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 01:35 CCTV经济半小时 | ||||||||
我们今天《2004中国经验》关注经济强省广东,在节目的一开始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数字, 2003年广东GDP达13450亿元,这个数字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财政总收入达3280亿元,上缴中央税收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国家每6块多的税收中,就有1块钱来自广东。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理解,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不到广东,不知道自己钱少”。但是低矮的民房、破旧的街道,说起来,您可能不敢相信,这样的画面与我们印象里的广东似乎有些不一样。在经济强省广东为什么还会存在这么贫穷的地方呢?我们的记者找到了这个地方
梁伟发,广东省河源市市委书记,谈起位于珠三角东北部山区的河源,梁书记告诉记者,他曾经愁的连觉都睡不安稳。 广东省河源市市委书记梁伟发 :固定资产的投入,税收等八项指标,其中五项都是全省倒数第一。首先不知道河源这个地方,知道了他说很远,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同梁伟发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河源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赖泽华,他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就在几年前,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河源一度成为被珠三角遗忘的角落。 发愁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官员们,还有河源的老百姓,30岁的黄平卓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由于家住山区,耕地很少,过去仅靠务农根本无法维系全家人的生活。 面临被遗忘危险的不仅仅是河源,从1995—2003年,珠江三角洲GDP平均增速为13.8%,而东西两翼、山区则仅为9.9%和10%,2003年,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人均GDP仅为珠三角的1/5和1/6,处于远远落后的状况。 黄华华,2002年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常务副省长。2003年1月当选为广东省省长。2004年提出区域经济应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合作。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 广东还是2/3的地方等于和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广东发展不平衡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记者:珠三角和东西两翼及山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会给广东全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呢?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从经济发展上像这些比较后进的地方,他会拖整个广东省的后退, 不协调,不平衡看来还是比较大的问题。 从黄华华省长的讲述中,我们不难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广东省的一个心头之痛。怎么才能让河源这样的穷地方,也能一道富起来呢?说起来河源的脱贫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赖泽华,河源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2002年,河源开始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然而巢是筑好了,凤凰却并没有来。 赖泽华广东省河源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没有企业愿意来。 曾仕昭香港龙记集团董事助理:他们担心交通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地理位置偏僻的先天不足,河源打出的第一张牌是“改善交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河源倾全市财力进行高速公路网的修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连接起来。 梁伟发广东省河源市市委书记:我们修了三条高速、两条国道,两条铁路。 然而,就在山区的交通逐步改善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摆了出来,前来河源考察的企业开始担心这里的能源是否有充足的保障。为了消除企业的担心,河源投资了上亿元对全市的能源供应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在开发区内设立专线,以确保外来投资企业能源的供应。 就在交通、能源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之后,投资成本成了挡在投资商和河源之间的另一道瓶颈。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珠三角来到河源,带动这里的经济发展,经过反复的考虑,河源市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幅降低能源和土地成本,来吸引投资商。低成本意味着高赢利,在一系列优惠措施的吸引之下,短短两年的时间里,80多家企业来到了河源投资建厂,3个百万平米以上的工业园区也已经正式启动,众多来自珠三角腹地的企业也给河源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 我们看到,河源锲而不舍,筑巢引凤,终于引来了金凤凰。用当地人的话说,现在河源这节慢车车厢,终于挂到了珠三角的高速火车头上。实际上,在广东,和河源一样,发展滞后的城市还有不少,像清远、云浮、肇庆,它们都位于珠三角的边缘地带。地理位置是偏了一点,那如何避免这些地方在经济上也被甩到一边呢?广东区域经济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拿些数字做个对比,广东最富裕的东莞市,去年生产总值接近950亿元,是广东最贫困城市的6.9倍;东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去年是8481元,相当于河源两个半农民的年收入。怎么才能让广东的贫困地区,也跟上珠三角的脚步呢?我们再来听一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的说法。 记者:传统的粤港澳的合作是以制造业为主,现在看到服务业及从香港澳门进入广东越来越多,这样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