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稳健财政政策主线在于推进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23:5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全晓书)出席10日此间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的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其主线在于推进改革。 关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含义,官方解释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经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在这16字中,当前最具可
高培勇在有中外专家参加的第5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上说,稳健的财政政策实行的标志是“双减”,即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建设国债。 根据2004年的预算安排,今年,中国的财政赤字与2003年持平,为3198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由去年的1400亿元减少到1100亿元。高培勇预测,2005年,中国的财政赤字不会低于3000亿元,建设国债至多降到800亿元,赤字率最多从今年的2.5%降到2%。 高培勇指出,财政赤字和建设国债都减不了太多,在‘控制赤字’这个层面,短期内难有多大作为。同时,政策转向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政策需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国债项目的投资建设有个周期,在建、未完工程尚需后续投入。在经济高速增长和部分行业、项目对国债资金依赖较大的时候,‘收油过猛’会对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冲击,”高培勇说。 他还指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有利于集中一些资源增加对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公共领域的投入;保持一定的调控能力,也有利于中国主动地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形势。 “‘控制赤字’的可操作性空间不大,‘增收节支’是常规性工作,‘调整结构’必须在改革中方能进行,而‘推进改革’才是贯穿稳健财政政策的意图依托,”高培勇说。 他分析说,将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支持改革举措的出台,形成的扩张效应相对较小,可以避免在收入增长和支出膨胀之间形成“直通车”。同时,通过推进改革,可以实现财政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即以改革促进增长,以改革促进发展。 “推进改革还可以加快体制转换步伐,铲除各种行政手段借宏观调控之机‘复归’的土壤,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体制缺陷、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 高培勇认为,下一步,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推动财政自身的改革,包括新一轮税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出口退税机制的完善。同时,稳健的财政政策还可加大投入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收入分配等领域的制度改革。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财税改革历来有先行于各项改革的传统。减税让利的改革带动了改革初期的整体改革。当改革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1994年的税制改革又带动了改革的转型。今天,改革步入完善体制的阶段,仍然要靠财政政策的转向来推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