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财政部 > 正文
 

从积极到稳健 中国财政政策更多人文关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23:5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全晓书)从“积极”到“稳健”,2004年中国财政政策出现重要转折点。此间经济学家指出,这次政策转向意味着财政政策将从单纯注重经济指标转为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而为财政政策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素。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10日举行的、有中外专家参加的第5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上指出,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表明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已经完成
,稳健财政政策的提出表明优化宏观结构的任务已经来临。

  今年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出席“全球扶贫大会”时首次提出,中国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刘尚希认为,财政政策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总量取向的财政政策;二是结构取向的财政政策。“前者主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冷热变化,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调控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使两者趋于平衡。后者的目标是优化宏观结构,基本不影响总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时期实行的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998年至2003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但刘尚希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属于总量调控的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长期实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外的经验表明,长期依靠财政手段解决总量问题会造成经济滞胀。同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增强政府在配置资源上的作用,产生与市场化改革趋势相违背的体制复归,”刘尚希说。

  与此相对应,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以优化结构为重心的长期性政策,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也叫做“中性”财政政策。刘尚希认为,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宏观结构的扭曲。宏观结构不只是经济结构,还应当包括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在内的社会结构,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性政策”转为综合的“社会性政策”,更多地关注长期性问题。

  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建设性支出将趋于减少,而用于教育、公共卫生、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将逐步增多。“因为,财政不只解决经济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功能:解决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经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指出,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财政支出将更多地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融入更多人文关怀的因素,也可促使发展理念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刘尚希说。(完)

  中国经济学家:稳健财政政策主线在于推进改革

  根据2004年的预算安排,今年,中国的财政赤字与2003年持平,为3198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由去年的1400亿元减少到1100亿元。高培勇预测,2005年,中国的财政赤字不会低于3000亿元,建设国债至多降到800亿元,赤字率最多从今年的2.5%降到2%。

  高培勇指出,财政赤字和建设国债都减不了太多,在‘控制赤字’这个层面,短期内难有多大作为。同时,政策转向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政策需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国债项目的投资建设有个周期,在建、未完工程尚需后续投入。在经济高速增长和部分行业、项目对国债资金依赖较大的时候,‘收油过猛’会对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冲击,”高培勇说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