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意味着失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13:22 《WTO经济导刊》 | ||||||||
商务部世贸司张向晨副司长精彩评点: 去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WTO第五届部长会议有两大热点,一是新一轮谈判遭受挫折,二是“20国集团”的诞生。坎昆会议前夕,一些发展中国家就农业谈判提交了一份联合提案,此后,这些提案国加强集体磋商、协调立场,这一机制被称为G20,中文习惯译为“20国集团”。巴西充当了协调国,中国、印度、阿根廷、南非是核心成员。参加协调的发展
不过,G20的G代表GROUP,指小组或者团队,而“集团”的中文含义却非同小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集团是为了一定目的组织起来的共同行动的团体。可不是吗,“集团公司”、“集团军”……个个都是组织严密的庞然大物。众所周知,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贯是不结盟,连联合国贸发会议里的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都是以“77国+中国”的方式参与的。那为什么要参加G20这样一个“集团”呢? 其实,WTO里的“集团”有所不同。由于立场相同或相似,在WTO谈判中成员间联署提案、进行战略和战术上的协调是司空见惯的,而且这是一条重要的游戏规则。在多边谈判的博弈过程中,要想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最大程度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一位资深外交官曾说过,在WTO中,要想搞成一件事,需要寻找至少40个支持者;要想搅黄一件事,也需要获得20个以上的支持者。孤立就意味着失败。当然,这条不成文的规则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尽适用,2002年底,在145个成员就“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问题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美国以一国之力阻挠了协议的达成。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于实力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要想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借助集体的力量,就只有被发达国家各个击破。大国固然举足轻重,但也不可能长期无视集体压力的存在,2003年8月,美国最终就“知识产权和公共健康”问题作出妥协,就说明了这一点。 国际农产品贸易长期扭曲,发达国家对农业的巨额补贴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美国和欧盟在坎昆会议前,就解决发达国家的补贴问题达成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妥协方案,却转而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大幅度开放市场,这必然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反弹。在维护本国利益的过程中,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立场相近,参加G20也就理所当然。 不过,为了避免歧义,中国商务部已通知有关媒体,从巴西部长级会议以后,“G20”一律改译“WTO发展中国家农业议题20国协调组”,简称“20国协调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