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中国人民银行 > 正文
 

三年期央行票据发行代替存款准备金工具使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21:5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秦宏

  12月9日,央行在公开市场首度发行三年期央行票据,创下了央行票据的最长期限。然而,央行票据超常规发行的背后,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回笼资金和对冲外汇占款,而被赋予了
货币政策的功能。

  为资金回笼减压

  根据央行发行的公告,2004年第九十四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三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按年付息,最高发行量1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这期债券获得全额发行,则这100亿元的资金将被锁定三年后,至2007年12月10日才解冻。从海外市场来看,各国央行虽然也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回笼资金,但是央行票据的期限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央行这次之所以超常规地发行3年期央行票据,其最直接的目的在于为央行票据持续滚动发行减压。

  到目前为止,央行票据发行量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44万亿元,比去年全年猛增近一倍。其中,一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已高达50%。但是由于大量央行票据到期,一年期以内的央行票据净回笼资金能力已大不如前。如去年,央行发行7200多亿元央行票据可净回笼2600亿元资金。即发行一元钱央行票据可回笼0.36元资金。但是,今年1至9月份,虽然央行票据发行量达到9770亿元,但是实际净回笼的资金量仅为2900亿元。发行一元钱央行票据仅能回笼0.29元资金,回笼资金能力下降20%。

  同时,随着今年央行票据发行量加大,明年到期的央行票据量已创记录地达到8300亿元。也就是说,既使明年央行不考虑外汇占款因素,仅对冲到期投放的8300亿元资金,央行也要至少发行8000多亿元央行票据,增加了回笼资金压力。

  因此,在央行票据发行量即将面临大幅度突破之时启用3年期央行票据,可以一举多得:可以增加央行票据锁定资金的能力;可以避免央行票据集中到期,分散滚动发行的压力。

  代言货币政策

  最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回笼资金外,三年央行票据以起到长期锁定资金为目的,其作用不亚于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某种意义上,三年央行票据更是个“隐身”货币政策。例如,如果明年三年期央行票据发行量达到1000亿元左右,等于央行再度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在乘数效应作用下,这1000亿资金的回笼将减少约4000亿元资金的投放,增强了央行对明、后年广义货币M2和货币信贷投放的调控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品种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央行不会在近期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味猛药。

  那么,三年期央行票据会否像一年期央行票据那样密集滚动发行?业内人士预计,从财务成本角度考虑,三年期央行票据不宜大量发行。在升息预期下,大量发行三年期央行票据无疑将大幅提高央行回笼资金的成本。比较可行的是,三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可能会视每个季度的外汇占款和货币净回笼的数量,来决定投放剂量。

  同时,由于三年期央行票据的出现,现有的央行票据之间会适当形成分工。三年期央行票据将主攻资金回笼量,实现央行货币数量调控目标,而一年期以下的央行票据则可以抽身注重对货币利率的调控。

  因此,三年期央行票据的出现,将使央行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稳健的基调下有更多空间。

  形成三年期债券基准

  其实,一年期以上的短期债券期限还有二年、三年、四年和五年。为什么央行单单选择三年期央行票据作为新式武器?

  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央行票据对期限的选择是在减少对债券市场冲击和降低财务成本方面平衡。

  首先,从财务成本上看,债券期限越长,所付出的利息成本越高。相比四年和五年,期限更短的二年和三年成本优势突出。

  其次,如果今后长期央行票据呈现滚动发行,无疑将对同期限的债券品种产生挤出效应。而在二年和三年品种中,二年期已成为财政部选定的基准利率国债品种。相对而言三年期债券的发行量并不大,是个空白点,今年仅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了约600亿元,且仅占发行总量的20%。

  因此,一年期以上可选,且财务成本较低的品种中,三年期无疑最符合要求。同时,正如目前一年期央行票据已成为货币市场定价基础一样,三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有望成为三年期债券品种的基准。(完)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