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名存实亡 向非营利机构回归困难重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8:04 中国青年报 | |||||||||
实习生 陈邦明 本报北京12月8日电 “现在有哪家医院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几乎没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在今天举办的2004年北京大学卫生经济管理论坛上如是说。
姚宏认为,公立的医疗机构原则上应该是,其工作人员都是政府雇员,拿政府的钱,按政府的要求办事。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很多医院,政府的投入能够满足医院职工的社会保险需求就已经很不错了。因而导致很多医院都在“钻口子”弄钱,甚至出现哪个院长不会“钻口子”就不是一个好院长的情况。 “这都缘于现行体制的不合理,政府不给钱,要医院自己想办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丁宁宁博士颇为赞同这一观点,“而要解决赚钱和自己的医疗责任之间的矛盾,惟一的出路在于向非营利机构转化。” 而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教授关心的是,现在的医院还回得去吗?向非营利机构的回归能实现吗?这一过程面临哪些法律和财政政策上的困难? 丁宁宁也认为,要完成这一转变尚有多处现实难点。例如,民法还没有针对非营利机构的相关规定、没有针对私营机构的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税收制度。 外资进入对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外资进入除了能提供高端服务、先进的管理模式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可能改变国内医疗界丢掉的信念和使命”,丁宁宁说。据他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很多私立医院收费比公立医院还要低,因为这些私立医院形成了不应该拿药来赚钱的信念。“而公立医院不仅要以药养医,而且要以药养防(预防)”,姚宏说。 另据北京和睦家医院总裁Andrew.S.Nevin博士介绍,美国的医院有90%以上是非营利机构,这些医疗机构通常由一些富人设立,目的在于回报社会,树立一种回报社会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