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球对中国的反倾销高峰是否来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6:55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 |||||||||
近几年,世贸组织各成员提起的反倾销案件中涉及中国的数量最大,已超过600多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已经入世三年,但2005年有可能迎来全球反倾销的高峰。张汉林说,从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成长的角度看,做出上述判断主要有这样几个依据: 首先,根据中国在入世时的承诺,到2005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将有外贸经营权,这就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0%左右。纺织品、服装、鞋、玩具、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及小家电、小五金等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均名列前茅,有的已成为左右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虽然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但是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有周期的,制造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将使中国在2005年左右,有很多产业形成全球最大的生产能力,那时中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内市场,必然需要国际市场。 第三,整个WTO协议的实施在2005年将处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点。那时全球关税、非关税都要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本身也大大加剧。在整个新的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基础之上,大家肯定都在打价格战,这个时候对中国的反倾销就可能真正达到高峰。 张汉林说,因为中国当前的主要贸易伙伴分别为日本、美国、欧盟、东盟等,因此向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案件的主体比较集中,多半是这几类世贸组织成员。另外,中国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及低附加值的产品。由于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及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美、日、欧等在这方面则存在相对劣势。 因此,涉及到中国作为被申诉方的贸易争端多为劳动密集型及低附加值产品。张汉林介绍,WTO的一大任务就是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优势产业能够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得以发展。但是分析出口国(地区)与进口国(地区)之间在反倾销问题上的博弈,就会发现往往这些产业都是出口国或者出口方具有优势的产业,比如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优势,根据WTO规则,它应该从这种贸易自由化中获得利益。但是发达国家积极起诉的,恰恰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它要保护的则正是自己衰弱的产业。除了自由贸易外,世贸组织还有更重要的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事实上,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就遭受较多的反倾销诉讼,当时因为不是世贸成员,无法援引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加入WTO后,已经有了修改反倾销协议的权利,国内的企业、律师事务所只有把在反倾销的应诉中的感受,企业对外遭到反倾销起诉中受到歧视性的待遇表达出来,我们的利益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规避反倾销?张汉林认为要依靠国际化经营,把产品的价格链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难被反倾销,因为最后产品的归属问题很难解决。比如汽车就是比较典型的全球化产品,很难看见欧、美、日之间的汽车反倾销。 这提醒中国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的优势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把生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另外,技术层次越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少被反倾销,比如专利技术产品肯定很难遭受反倾销。(记者张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