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集团作战大举入闽 各地争相抛出绣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02:45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林伟 面对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浙江民间资本,福建人有失落、有惊叹、有欢喜。解剖浙商,也许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借鉴 浙商进入福建,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现在之所以引起本土人的关注,是
面对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浙江民间资本,福建人有失落、有惊叹、有欢喜。 解剖浙商,也许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借鉴。 浙商大举入闽,各地争相抛绣球 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末,浙江商人就开始进入福州,其中以温州人最多。“那时是浙江人开始在外面打市场的年代,有的口袋里仅仅揣了两三百元钱就到福建来闯,慢慢地做大起来,更多的浙江人几乎是以厂家销售代表的身份进来的,所从事的行业基本集中在小商品、机电产品,这些主要是温州人的地产产品。”福州温州商会秘书长朱祝鑫在福建已呆了25年了,目睹了诸多浙商入闽的发展历程。 地少人多的实际加上历史悠久的经商传统,浙江商人特别是温州人一直以来就敢于向外闯荡。去年召开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中提炼出的温州人的精神:“敢闯、进取、创新、敏锐、坚韧、团结”,正是他们在世界各地找市场、闯市场的支点。 “如今在福州台江做得最大的床上用品商,就是我们温州人,当时他到福州来,口袋里仅有300元,谁都怀疑他是否能做起来,十多年过去后,他壮大起来了。”朱祝鑫不无自豪地介绍道。 “现在的福州鸿博印刷有限公司也是温州商人投资搞起来的,从弱到强、由小到大,其印刷质量和创造的效益在同行业中也是不可小觑的。如今在江苏那边又开了个分公司。” 早期浙商入闽创业就像朱祝鑫介绍这两位温州商人的典型一样,以进取、创新、敏锐、坚韧的精神在异地市场扎下了坚固的根基。 浙商入闽的第二阶段主要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投资规模和企业实力大大强于第一阶段。打头的是温州知名国企国信房地产,于2001年到福州买地,据称这也是福州土地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后第一家外省入闽买地的内资房地产开发商,连推“阳光水岸”和“好望角”;此后来自宁波的华辰地产更是大手笔,以“君临闽江”、“君临东城”、“君临天华”、“君临芭莎”等实力项目打造出名闻榕城的“君临”品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来自杭州的以西服制造闻名的罗蒙进军福州则是跨入地产业,在金山锻造“闽江春晓园”。最近欲介入福州、宁德的浙商仍然在活动着。 第三阶段则是从去年开始进入,号称“资本运作”时期。浙江民间资本在这一阶段已开始转向大宗产权交易,规模和总量较以前更是大幅度提高。 以同三线高速公路的通车为标志,福建与温州的空间距离一下子缩短了,于是浙江特别是温州民间资本大肆进入福建,足迹迅速遍布八闽各地。 去年7月,宁德市主要领导通过新闻媒体向温州人发出到宁德创业的邀请,在温州举办项目招商推介会,推出了100个重点招商项目,与温州商人当场签约41个,总投资62.65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工业、旅游、商贸等行业。与温州相毗邻的福鼎市及霞浦县,短时间内就为承接温州制造业转移量身定做了“温州工业园”。而且上百名来自温州与宁德的企业家齐聚福鼎,成立了“闽浙边界企业家联谊会”。两地招商团和投资考察团也穿梭 往返,先后已有200多家温州等浙南企业到闽东开辟第二战场,投资额达上百亿元。 在福州,今年1月7日,在福建餐饮业有标志意义的天福大酒店实现成功转让,来自北京和浙江两地的浙商投资队以7280万元转让价,成为天福大酒店的新股东。这是福建首次星级酒店产权整体转让。新任董事长和其他股东都是地道的温州人; 曾经是福州百货业一面旗帜的华联商厦曾几次流拍,最终买走它的还是浙江人,老板祖籍福建,却来自宁波; 而且,温州人在福州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朱祝鑫信口就可以说出几个:著名的西山文武学校,投资3亿多元,现在还打算在厦门创办一所大专院校;瑞鑫集团在连江投资生产电缆,总投资两亿多元;第一次把浙江省“安心工程”模式移入福建的海鑫置业,在连江投资1.2亿元建了连江海鑫阳光外口公寓…… 此外,温州人在福建投资创业的足迹还遍布泉州、厦门、三明、南平等地。浙江人特别是温州庞大的民间资本和浙商的精明经营能力让福建各地政府心动不已,记者在福州市温州商会的办公桌上看到全省各地送来的形形色色的招商方案和项目计划,“每天都有很多地方来找我们洽谈合作投资的事情。” “炒楼”,也是温州民间资本大肆进入福建的具体表现之一。 据媒体报道称,温州人在宁德“炒楼”,仅在宁德市区就买了六七百套房子,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天安二期开盘,93套楼盘眨眼间就被拿走了60多套;闽东大广场还在图纸上,他们就提出要60套;“中富二期”还没打桩,他们便盯上80多套,短期内,温州人把宁德的商品房价格从每平方米1100元飚升到1500元以上。去年在宁德市区、霞浦县,温州人总购房款达到2.86亿元,直接引起宁德市区、霞浦县住宅供应紧张,由于该地区市场容量小,涨幅一下子被抬高20%。 去年以来温州人在福州购房总量达到7.89万平方米,总购房金额2.91亿元。另据调查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温州人在福州购买了216宗,总面积2.37万平方米,总金额7468万元,约占同期商品房预售总量的4%。 在厦门,温州人直接感兴趣的是其商业地产项目。前不久,厦门某媒体组织的厦门商业地产商奔赴温州参展,收获颇丰。 浙商缘何入闽 目前进入福建的浙商,主要是以温州人为主。 人多地少的温州,经济活力四射,但本土欠缺伸展拳脚的空间,资本的逐利性使其雄厚的民间资金正四处出击寻找最佳落脚点。据朱祝鑫介绍,整个民间游资的量是无法估量的,仅现在披露的炒楼资金量就超过了1000亿元。 据本土专家分析,温州游资能大举进入福建,是因为目前整个大环境有利。 首先从整体经济发展来看,浙江的整体实力依然活跃在全国各省市排行的第一阵营,福建则跌落到第二阵营,这一落差所形成的利润空间很大。 其次,从许多产业发展的成熟度来比较,福建还很落后,空白点较多,而温州不少产业发展已趋于饱和,这样,以福建现有的区位、资源、劳动力和特色产业等潜在优势,具备了接受温州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 再次,福建不少地方本土企业外移,造成当地产业空心化,地方政府也急需外来资金和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推动和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因此福建各地先后派往温州的招商团队已有不少。 第四,福建特有的区位优势也是吸引浙江民间资本的要因之一,主要是闽台关系源远流长,潜在的巨大的台湾市场空间对浙江商人而言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说到温州民间资金为何纷纷涌入福建时,朱祝鑫轻轻一笑,他说:“投资就是为了盈利。我们在各地投资办企业,也是为了和当地政府取得‘双赢’。要说是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哪里存在合适的市场空间、好的项目,我们就往哪里走,并非刻意选择福建或者江西,还是其他什么地方。” 事实也像朱祝鑫说的一样。比如温州民间资金“炒楼”,原来他们的资金集中流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现在大城市的利润空间小了,他们就撤资转向如福州等二线城市。根据本土某媒体统计,目前温州的楼面地价是每平方米4000元以上,最高价达到每亩1000多万元,而房价基本在7000-8000元每平方米。福州以2003年的土地拍卖数据为例,均价为123万元/亩,楼面地价仅为900元/平方米,房价的均价才突破3000元/平方米。这样的差价怎么能不让温州民间资本动心呢? 浙商席卷各地的秘诀 国内知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来福州讲学时就针对温州企业这种特性打了个生动比喻:“比如说制作雨伞这个行业,在温州就可以分为原料、伞布、伞骨、伞把等,专门的销售公司和市场推广公司等产业上下游相应配套的诸多企业,一应俱全。”这就是浙商善于“小题大做”的生动写照。 浙商自身的性格共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据当地媒体报道称,浙江老板与富豪不但肯吃苦,踏实能干,而且一向都很低调,不事张扬。如在2002年进入百强的民企中,谁也没想到绍兴所占席位最多,竟然有35家。绍兴师爷真可谓闷声不响发大财。绍兴民企浙江玻璃2001年12月在香港成功募集资金5亿港币,成为第一家发行H股的内地民营企业。对这一极具新闻性的事件,其老板冯光成从来没有在媒体上主动宣传。目前,绍兴已不声不响地成为浙江省和全国拥有民营上市公司最多的地区之一。浙江民企这种低调,使得人们更关注浙江民企的整体,而不是个别的老板与富豪,使民企有充裕的精力专注于发展实业,少了一份浮躁。 资金保证是浙商敢于四处出击的另一因素。据当地媒体报道称,浙江与江苏目前拥有民间资本过万亿,这其中又以浙江居多,自1995年以来,浙江已有7000多亿元民资进入了各个投资领域,居全国之首。仅温州一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千亿民资流向外省市。又如最近才动工的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中的118亿余元的建设资金中,民资就占了大半。可以说,浙江是名副其实的“资本蓄水池”。民资的充裕使得浙江老板尤其是富豪无需冒着风险,搞非法集资或玩拆东墙补西墙的非法借贷把戏。 在浙江,许多以传统行业起家的富人们在经营上还相当保守,其中的一个表现是他们的企业负债率较低,根本无需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如胡成中的德力西集团,2002年销售额70.56亿元,却只有约1亿元的负债。即使一些民企通过购买上市公司或直接上市融资,目前在内地与香港的发展业绩也是不错的。 在浙商席卷各地的汹涌声势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支点———商会组织。其中以温州商会最为有名。目前,温州市共有各类行业商会(协会)146家,其 中市级92家,各县(市、区)54家,同业商会数量居全国之首。 1995年8月28日,第一个异地温州商会———昆明温州商会成立,此时温州商人在云南省昆明市达12万之众。1996年在西安建起了第二个温州商会。 继这两地的商会成立之后,温州在全国各地的商会迅速发展,2003年10月19日,贵州省温州商会在贵阳成立,标志着温州人在异地的第七十个商会成立。而且在欧洲、美国、阿根廷等地也建立了浙江(温州)商会。这些商会组织主要进行会员培训、信息交流、中介服务、行业自律、调解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等活动。 “自律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这既是温州市企业界创建行业商会的初衷,也是商会生存的根基。《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赋予了行业协会(商会)16项职能,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自治性、服务性、专业化”,为其三大特点。自治性是其活力之源;服务性是其基本工作方式,也是其赢得威信的基础;专业化是其发展趋势,也是其强化功能的必然选择。 各地成立的商会组织更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既能团结在异地拓展的同乡企业,又是浙商遍布各地市场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浙商大肆进军各个市场区域的中枢和信息中心。比如,温州商人目前在福建就建立了福州、厦门、泉州、三明等四个大商会。此外,还在建瓯等地建立了数个县级温州商会。朱祝鑫说:“一旦时机成熟,在福建其他地方还会陆续成立商会组织。” 浙商就是这样以商会为中心,将各个散落的点串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互相协作,共同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以厦门为例,早在1995年,在厦门温州人就成立了温州籍企业家联谊会。它是全国最早的温州在外商会组织,汇集了机电、电器、电子、眼镜、服装、建材、皮革、房地产、灯具、贸易等行业60多家会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温州,进军滨海特区厦门。于是他们不满足于一般性的联谊和互助,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形象,扩大经济合作和交往领域,从组织、制度、活动上加以规范与管理,保证各项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这群不甘寂寞的温州商人决心在厦门成立温州商会组织。在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的支持帮助下,经与厦门总商会协商,决定成立厦门总商会温州企业商会。为在厦门经商的温州人创造商机、提供商贸服务,同时接待来自温州及各地的考察团,帮助厦门政府部门、商会组织以及企业赴温州招商、考察、业务洽淡等牵线搭桥。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当时温州与福建晋江的“中国鞋都”之争就很好地反映了商会的作用。当时温州鞋业商会专程赶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对温州的鞋革规模、数量、档次、质量、品牌做了全面陈述。后来由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组织全国行业专家团去温州评审考核,对温州市鞋革业总体水平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认为温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一位温州的参与人士感慨地说:“商会出面方便得多,这些专业上的东西也只有商会才能说清楚。” 有为才有位,正因为商会的独特作用,“商会”在全体浙商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据说当地企业家印制自己的名片时,摆在首位的职务是其在商会中担任的职务,而不是其他。 赵彬研究员在谈到闽东如何对接浙南地区经济时认为,对接先从观念开始,闽东首先应该接受的是温州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发展观念。 这完全适合于福建各地,在面对浙商汹涌而至的大潮中,首先要接纳的是观念,即浙商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发展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