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为何令济宁400多万元国有资产化为乌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 13:1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记者蔡金和 丁国元 编辑有话: 调查组、协调组,“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非要解决两个问题:4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向何处了,查一查,让其尽快回到人民的手中;近百名企业员工的安置问题关系到职工切
济宁国有小企业改制已经两年半了,但国家的巨额财产也流失了两年、职工的工作岗位也无端被改没了两年,可两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至今没有结果。这种状况还要延续多久,谁能尽早给职工一个交待? 山东省济宁市医疗器械厂原是一家国有小厂,有职工近百人。据济宁市医疗器械厂改制情况调查组报告,2002年改制时,由于改制不规范,导致该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改制两年,职工上访不断。记者于11月中旬赶赴济宁市采访。小企业改制国有资产“一夜流失” 2002年5月31日,济宁市医疗器械厂改制。2003年1月,济宁市国资办对医疗器械厂资产评估项目予以核准;6月5日,又对该企业整体改制中政策性扣除有关费用及资产处置情况予以批复,结果是“该企业可转让净资产为负346.79万元,用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283.32万元,弥补后实际可转让的净资产为负63.47万元。” 2003年4月22日,济宁市工商局同意该企业改制为济宁市健达科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月9日,济宁市工商局核准新公司登记。同年7月29日,市国资办审定办理了该厂国有资产注销产权登记手续,从此该厂国有资产一次性全部退出。 然而,这次改制,却引起原企业职工的一次次上访。 据职工反映,上访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改制过程中企业领导隐瞒了国有资产,市国资办不认真核实。二是企业改制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改制后职工利益受损。 职工说,改制前医疗器械厂与社会上的人合建了一座综合楼,建筑面积6432.91平方米,医疗器械厂分得其中3088.77平方米建筑面积。评估前,企业售出908.08平方米,收入249.67万元,纳入了企业资产,但其余面积却没有计入企业资产。“仅此一项,如果按已售出的均价计算,就有400多万元国有资产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了。” 企业改制,原企业共卖得64万元,原厂长张建忠出资40万元,占60%以上股份,当上了这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7月5日,改制后的企业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员工考核竞争上岗办法。济宁市调查组认定,医疗器械厂改制后,厂长张建忠在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为大部分职工办理了离岗、自谋职业(停薪留职)、解除合同、内退等手续,损害了职工的利益,造成企业内部矛盾激化。协调组出场济宁小企业改制有望解决 济宁市经贸委的马副主任接待了记者的采访。马副主任说,采访报道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他们马上就组成“规范改制协调组”,对出现问题的改制企业重新进行审计和评估。他说前段时间有关领导为此沟通了几次,动作有些迟缓,但政府已经下定决心保护国有资产,让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特别是医疗器械厂职工反映的养老保险问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9日,济宁市经贸委、国资办、医药集团组成了“医疗器械厂改制情况调查组”,6月1日调查结束。在该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该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股本募集不符合改制方案的规定。该厂改制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改制方案确定的内容规范操作,在原企业班子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未召开企业职工大会的情况下,企业随意改变了内部职工出资组建新公司及新公司股本的构成。二、资产处置有违规行为。新建综合大楼改制评估时,医疗器械厂没有向评估机构提供真实资料,造成评估结果失实,并违反了有关财务规定。 三、对企业职工处置欠妥。在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企业却为大部分职工办理了离岗、自谋职业等手续,违背了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规定,致使职工队伍出现不稳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