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深圳国资委屡屡指点 淡马锡模式能否平移深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 12:44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苑立编辑:汪华峰

  10月底,中粮集团和航盛电子重组深圳市两家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深宝恒(资讯 行情 论坛)、ST华发(资讯 行情 论坛))的消息见诸报端后,由深圳市国资委“主刀”的深圳上市公司重组进程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日前,坊间传出深圳市国资委正在进行一项名为“深圳国有经济的调整与布局规划”的专项研究。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规划将在半年内正式出台,并将成为指导今后的深圳国有上市公司重组的纲领性文件。

  三次试验

  深圳市国资委屡屡“指点”的上市公司重组进程,近日开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10月底,深圳航盛电子重组ST华发签署协议后,半路杀出“程咬金”(见本报11月8日A15版《联合证券主张问题股权 ST华发重组陡生风波》),至今双方仍在协调中。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已宣布重组成功的ST盛润(资讯 行情 论坛),近日也传出公司5位高管同时质疑国资委当初重组方案的消息。

  “年初深圳国资部门提出的年内实现的5到10家上市公司的重组目标,现在看来难以完成。”一位熟知深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情况的证券业人士表示,这种“目标大、执行难、兑现少”的情况,近几年在深圳国企重组过程中屡有发生。

  “政府总是想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平衡市场各方的利益完成重组,但事情往往不会是单方想像的(那样的过程去发展)。”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国资研究专家张建森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深圳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从“国退民进”到“削藩集权”,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规划,其改革难度可见一斑。

  从1987年深圳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来,国有上市公司的重组已经历了三次试验。

  在1993年之前,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存在“政企难分”的问题,当时成立国资办负责协调以改善对亏损企业的管理,但因市场经济的冲击力太大,亏损增盈效果不明。

  1994年8月,深圳市国资委决定分权,将深圳市建设(集团)公司改制成与市投资管理公司性质相同、机构相平行的资产经营公司——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当年年底又在深圳物资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深圳市商贸投资控股公司,将几百亿的国有资产让这三家管理公司管理。

  这种‘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层次管理运营模式,运作初期比较顺畅,但在将一些优良资产重组完成后,至2000年时,这种模式的弊端日渐突出,然而受限于政府机构改革种种因素的影响一时无法改变。分管国资工作的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向媒体表示,“三层管理模式”在后期主要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跨行业、跨部门重组。于是今年9月份,三家管理公司被彻底整合一家——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这家新成立的公司被剥离了原有三家企业的政府职能,具有更多的市场化色彩。这被业界看做是深圳国资委的“第三次试验”。

  11月初,深圳国资委将本地1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权进行了重新划拨,其中10家上市公司的管理权上收到国资委直管。另外6家则交给成立不久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此举被业界称之为“削藩集权”。

  “原有的三家资产经营公司管财、管物、管干部,属正局级机构,既负责旗下国有资产的经营,又负责干部的管理,最终不能平衡企业与市场、国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深圳国资委发展规划处一位官员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公司的成立,其主要职能是解决国企上市公司中的债务和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一旦任务完成后,这家新公司可能会撤离。

  集权不被看好

  然而对深圳市政府此次国资机构的大刀阔斧的变革,业界仍有不同的声音。

  深圳一位专事国资研究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人事安排上,此次改革仍没有理顺监管者与出资人的关系。如新成立的深圳投资控股公司,其负责人仍为深圳国资委主要领导及原三家管理公司的领导,这在以后的重组中难免行政干预色彩浓厚。另外,从其所担负的职能来看,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仍然保留了要为当地政府服务的某种要求,这难免令人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未来是否能根据市场原则进行决策而担忧。

  联合证券一位人士举例表示,此次深圳航盛电子重组ST华发,联合证券申请司法冻结赛格集团的ST华发股权后,11月底,深圳国资委一纸政令上收了管理权,赛格集团由国资委直接监管。据记者了解,在深圳国资委的协调下,赛格集团被冻结的股权有望提前解冻,而集团对联合证券的欠款能否归还仍有不确定性。

  刚刚在年初完成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的深圳市属一级企业ST盛润也在11月26日传出变故:该集团5位副总级高管向深圳国资委官员反映该集团在重组中,公司负责人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希望国资委能协调处理。但国资委表态说,改制后已是民营企业,国资委退出管理圈,出现问题要么由公司内部解决,要么通过法律方式解决。

  “在这些事例中,国资委并没有过错,但显得尴尬,尴尬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如何平衡监管者与出资人的关系,集权应该理解为一种过度性安排。”深圳国资研究专家张建森博士认为,1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的答记者问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对今后国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实际上,深圳已经提前进行了布局。

  深圳化的“淡马锡”模式

  深圳国资改革方案实施“三合一”之后,其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原则也有一定的微调,深圳市国资委主任郭立民日前在深圳上市公司治理规范工作会议上表示,原则之一仍是“产业第一”,原则之二是“质量为先,不分先后”。

  此前因深圳市政府非常看好国有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对前来重组的对象大多期望很高,将之定位在国际500强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并能在深圳设立总部。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深圳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开始认同。

  消息人士透露,正在进行的“深圳国有经济的调整与布局规划”的专项研究,最终将会以指导今后国有上市公司重组的纲领性文件的面貌出现。

  据透露,这个文件将重点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彻底改变监管者与出资人身份转变的问题,即未来管理国资的管理者可能不再是出资人,而是由纯粹的职业经理人担纲。另一方面可能重新调整深圳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原则上是在竞争性领域,现有的国资存量要保留,一般性领域的国资可能要加速转让。

  如果这一方向能最终被证实,那么深圳的模式很显然是效仿新加坡国资管理的“淡马锡”模式。对此,深圳市国资委发展规划处一位官员并没有否认,这位官员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像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那样运作深圳的国有资产,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段距离。至少等深圳市国有经济规划出台实施后,深圳国资委负责人相继退出投资控股公司的管理层,这一设想才有可能变现。而这一点,正好契合了中央对国有企业管理干部任用制度的变革,李荣融日前在东北考察时强调,今后国有企业高管将面向全球选聘,在这一点上,深圳已经起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淡马锡模式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