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1世纪商业评论》2004 > 正文
 

1989年海口关键词:房地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9:20 21世纪商业评论

  1989年,一个叫潘石屹的人只身来到海口,当一个发不出工资的小砖厂厂长。任何人包括他自己都不会预见到他将成为现在中国叱咤风云的房产大鳄,他的“第一桶金”来自在海口炒房地产。这并非个例,不夸张地说,如今风光无限又危机四伏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其真正意义上的发源地,正是海口。

  而这片土地也贡献出一个尽管现在家喻户晓,但在中国曾经是那么陌生,牵动着上
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神经的名词(或许更应该是动词)——房地产泡沫。

  1988年,海南建省,成为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这意味着海口也随之升格成了省会城市,并且是掌握着全国海洋面积2/3的南海,全国最大、最特的经济特区的行政中心。但其后迅猛拍岸而来的资金与人才大潮不免让这个行政中心措手不及,更可怕的则是退潮后留下的满目疮痍。

  1989年开始,在“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花常开”充满诱惑的歌声里,改革开放后纷纷做起发财梦的人们掀起了“十万人才过海峡”的“淘金潮”,攒动的人头几乎要填没琼州海峡。同时,香港、国外的财团和国内的企业也携着400多亿元资金开始登陆。

  但本是蛮荒之地的海南并不具备直接成为制造业投资地的条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迫在眉睫的发展前提。正如李嘉诚当时所言:从投资环境来考虑,叫我投资,还不如叫我搞搞慈善事业。于是,这些登陆的人才和资金只能将其热情倾注到长满椰树的土地上,而缺乏经验的海口无力对此加以规划和管理,遂导致后来失控的局面。

  1989年恰是一个完美泡沫的起点。1990年海南的房地产投资开始急剧膨胀,1992年投资额增长了7.3倍,而在波峰时期的1993年和1994年更是维持在了14倍的水平。房价和地价的飞速上涨使人们失去了理智,疯狂投入到各种与“炒卖”有关的行动当中。有一则夸张的传说:一位只能露宿街头的民工有次睡在了海口某房产开发公司门口,醒来时身后已经排起了长长的购房队伍,而他那有利的地理位置得到了几位急性子买家数万元的开价。

  只有像潘石屹、冯仑这样的人物才保持了清醒。1990年,当北京规划建设的住房面积只有人均7平方米的时候,海口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50平方米,预感到危机的潘石屹决定北上分散风险,于是有了北京万通。

  1995年衰退说来就来,泡沫最终在1997年彻底破灭,在人口仅600万的海南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烂尾楼”、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18834公顷闲置土地,以及包括四大国有银行至少300亿元资金在内的超过700亿坏账。一度GDP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海南经济也随着泡沫的破灭应声而落。

  “烂尾楼”至今仍未清理完毕,而新世纪到来后,一波更广范围的房地产热又在全国各地蔓延。只是有了海南的前车之鉴,对泡沫的防范也就成了政府密切关注的重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商业城市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