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广州关键词:个体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8:47 21世纪商业评论 | |||||||||
广州人爱吃,尤其嗜好水产。1981年广州实行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农副产品价格,僵化的鱼价立刻回复本来面目,以数倍的升幅调动起渔农的热情,广州周边鱼塘的产量也数倍增加,鱼价随之回落,“年年有鱼(余)”在第二年便变成现实。 从1982年开始,广州出现了大量用摩托车拉水产到城区叫卖的个体户,而其它城市市民此时还只能凭票购买冰冻死鱼。把这些个体户推向全国人民的是1984年《雅马哈鱼档》的
在北京,《雅马哈鱼档》首映令全场观众激动地起立鼓掌,北大学子高喊“广州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延续这些热潮的还有《珍珍的发屋》,高第街的时尚服饰,西湖路的灯光夜市……从1978到1983年,广州猛增530多万家饮食店、服务企业和零售店,其中个体经营占了九成;从1979年至1987年,广州城乡的个体工商户增长了17倍。广州政府也以务实姿态在政策面上跟进,广州市委市政府在1993年向全国率先提出,个体私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年后的今天,个体户、夜市和服饰已不再是广州商业的明星,取而代之的是重工业主导、国际大都会、区域龙头等更大气或者更时髦的发展理念,但重利务实的商业精神于广州人心中已然成为恒久的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