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日益多样化的跨国垄断威胁中国(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 17:03 《环球财经》杂志 | |||||||||
横向并购的用心 并购是企业快速实现外部扩张,迅速获取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当前发生在我国,真正能影响市场结构,有可能限制竞争的并购通常是由跨国企业实施的。
并购通常分为横向并购和非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能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限制市场竞争的通常是横向并购,当前各国对并购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横向并购方面,经常采用事先审查的方式来对横向并购施加影响、进行控制,而对非横向并购则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如美国1992年的《合并指南》直接叫横向合并指南,这说明美国反垄断机构只关心横向合并,而对非横向合并则持基本不干预的态度。 目前,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已经逐步形成了对某些行业的初步的市场垄断,外商的这些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国内企业的并购而实现的。 1998年,伊士曼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惯称“98协议”),按照该协议的规定,在合作的未来三年中,柯达将在中国将累计投入不少于10亿美元,帮助中国企业发展胶卷产业,作为保护柯达的投资,中国政府承诺,未来3年以内,外资感光材料企业将不许在国内投资建厂。 对于柯达来说,“98协议”无疑让其获得了在中国的发展的优先机会。三年“98协议”履行下来的最终结果是,柯达一举将中国的六家感光材料企业拿下,厦门福达、汕头西元、无锡阿尔梅与柯达合资(柯达控股),上海、天津、辽阳的三家企业在合资公司成立后三年基建期内,不与其他外商合资合作,柯达胶卷实现100%本土生产并占有中国市场近60%的份额,同时,柯达借机在中国拓展了近6000家加盟连锁店,组建了仅次于中国邮政规模的销售网络。跨国公司在华追加投资原属寻常,但把追加投资演绎得如此风生水起、一石多鸟的,大概也只有柯达了。 受“98协议”的影响,富士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柯达与中国政府的“98协议”到期之后,富士苏州工厂开始供应中国市场,并在2001年4月份在上海成立了直接投资的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在同年9月正式取得内地销售权,但富士在中国销售的胶卷仍不得不从中国之外的工厂中进口——甚至还惹上走私的嫌疑。 富士当然不希望在中国内地的业务领域仅仅局限于数码相机以及一次性成像胶片领域,而乐凯这个仅剩的桃子,就成了富士的惟一希望。但乐凯和柯达的合资消息无疑将富士的这个希冀关在了园门外。 在业界的许多人士看来,与乐凯在银盐领域的合作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或者说,只是一个开始,在其他的领域内,如数码,打印机,输出等领域内的合作都是“看得见的”。 业界人士担心,20年的合资期限之后,合资是否会逐渐变成柯达独资?跨国公司们在日化、食品等领域中走过的道路是否会在乐凯身上重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