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记者见证:2004中国经济 > 正文
 

记者见证2004中国经济: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 22:47 CCTV中国财经报道

  【总编访谈】

  主持人:今年以来有关粮食问题是各个媒体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王总编我们知道《经济参考报》在一段时间刊发了不少的报道,特别是评论,在市场上在社会上引起了
不小的反响,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经济参考报》在关于粮食的问题报道的时候,切入点是从哪儿开始的?

  王总编:今年我们的报道应该说从中国的粮食生产的角度来看,我们是抓住了这么两点,一个是增产,一个是涨价,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粮食方面的两个问题。我们觉得增产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在增产的同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对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从粮价的绝对水平来看,不能说就是粮价很高了,因为粮价增长了以后,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的生产者,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城镇居民从城镇居民来说,粮价上涨,对大部分城镇居民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个影响对他们的生存、生活角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城镇居民收入提高了,对少部分城镇的低收入阶层,低收入人群来说,粮价上涨确实影响比较大。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还是应该靠政府的低补,提高低补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为什么说粮价现在上涨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呢?我想说一个数字,就是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来看,当时的粮食价格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个价格。从大家最熟悉的标准粉,当时北京的价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现在标准粉的价格涨了大约是八倍,可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从78年算起到03年,大约是增长了19倍。那么相对这样一个数字,我觉得粮食价格从城镇居民来说,应该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粮价也没有超过整个的物价,这么多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主持人:这个扶持力度相当地大,所以才使得我们今天看到这样一个好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的这样一个好的社会效果,从未来的情况来看,是不是我们的农业要发展,农民收入要提高,就要更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这种中央政策的力度呢?

  王总编:这个问题呢要从两方面看,一个呢,我认为是中央政策对农业的扶持,这个首先这个是每个国家都做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正常的,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是允许的。我们的对农民种粮的支持力度呢,通过今年一年这么多政策力度下来以后,我们支持力度确实比过去大多了,但是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仅仅靠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毕竟空间是有限的,它不会无限制地靠政策扶持,仅仅靠政策扶持,我们的粮食增产也不会有一个长期的、永久性的发展。

  主持人:那么未来我们依靠什么能够使得我们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的收入能够持续地、不断地提高?

  王总编: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再有一个呢,是农业产业链的向工业方向的延伸,就是说发展,使跟农业相关的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先说第一个方面,就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中国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我觉得就是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市场化。

  那么现代化呢,一般想起来呢,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这个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说种子、化肥各个方面的种植方式,包括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肯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除了现代化这一个因素之外,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化,市场化主要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农业生产。比如说市场经济有很多的现成的办法我们前一段报道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或者趋势,一个呢,就是黑龙江有一个地方的,我们报道了一篇文章呢,就是它的农业合作组织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而是市场意义上的合作发展得很快,实际上也是促进了农业内部的专业分工。

  还有一个事情呢,就是国外的一些大的集团,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农业生产领域,法国的公司进到农业领域,它就把先进的一些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可以带进来。随着农业的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那么农业发展的前景、粮食生产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希望。

  主持人:那么从您的研究来看呢,您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做怎么样的判断?

  王总编:我觉得今后若干年在中央政策的保障下,尤其是在农民的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中国的农业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那么它的最好的,最有力的条件就是市场经济。有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我觉得中国的农业是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我认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中国农业的粮食产量会有稳步的增长。

  主持人:农民的收入也会稳步的提高?

  王总编:随之提高。

  主持人:今年其他媒体有关粮食问题的报道也都很有特色,咱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观点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