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日本外长町村信孝:我们正不断减少给中国经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4:57 《东亚经贸新闻》

  新闻背景:

  日本外长町村信孝在26日召开的参议院预算报告的会议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们正不断减少给中国经援,同时,我们也考虑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取消对华经援。”这是日本方面首次明确表示将削减对华援助昨日,有消息称日本将停止对中国提供经济援助,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8日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对华ODA(日本对华经济援助)已经到了该毕业的时候”,表明了准备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停止对华ODA的想法。

  对此,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表示,中国依然非常乐意接受来自各友好发达国家的援助。但对日本政府的此次削减计划表示默许。

  那么,日本停止对华经援是否会对中国和吉林经济产生相应影响?29日,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教授贺力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即使日本对中国真的撤消经济援助,目前来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首先,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出于经济和双边关系等多方面的考虑,不过在近年来一直在逐渐缩减,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认可。

  实际上目前中国对外援的需求已经不是十分看重了。中国对外来经济援助的需求在全部发展中国家中的比重是较低的。近年来,专门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已经取消了对华的优惠贷款。所以综合起来看,日本削减或取消对华经济援助对国家的整个经济走势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日本对华的经济援助有利于日本对华的工业材料出口。而目前日本企业已经不指望凭借这一小部分贷款来增加对华出口,所以,日本削减或取消对华经济援助对两国贸易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停止经援反映中日关系变化

  对此,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徐效坡教授也持相同看法。29日,徐效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日本对华的经济政策和举措,是近来中日关系的一个晴雨表。此次日本欲减少对中国的日元低息贷款,其背后有着两国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是近年来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种体现。

  据介绍,在政治方面,日本政府自小泉纯一郎执政以来,国内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包括小泉在内的日本首脑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对此,中国人民在亚洲杯足球赛等活动期间曾多次表达了反感,并通过种种过激行为表达过抗议和不满。而这种明显的对日不满情绪,也在日本国内激起了“互动式”的反华观念,一部分反华势力开始出现萌动。

  另外,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也引起了日本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产生恐惧感和威胁感。同时,在能源开发上,中日双方在东海海域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及开采等方面,也曾多次产生争端。

  基于以上种种政治和经济因素,日本国内的右翼反华势力和仇视暗流屡屡“现身”,在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上,最近几年中一直都在不断减少对华的日元贷款总额,并大有欲尽快中止对中国实施经济援助的趋势。

  日本经援限制条件多

  据了解,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DA)开始于1979年,此后日本一直是中国的最大经济援助国。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全面调整其ODA政策。2000年,日本开始大幅削减对华ODA额度,并且取消了对中国的资金优惠划拨方式。日本国内有关停止对华ODA的声音也越来越强。

  对于日本一直以来为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徐效坡表示,所谓的“日本经援”,事实上并不是无偿的,这种经济援助实际上是一种低息贷款,需要中国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息。此外,贷款的条件十分苛刻,比如在使用方向上有着明确的限制:贷款只能用于一般性的公共建设项目,包括医院、环保、教育等开发建设项目。据徐效坡介绍,在吉林省内,这些贷款也曾用于医院的建设和一些公共项目的开发。

  中国经济不会受影响

  日本此番欲停止对中国给予经援和贷款,徐效坡认为,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

  “一叶可以知秋”,徐效坡表示,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目前日本国家和民族观念上的弊端,但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来看,经济发展速度并不会受此影响而放缓。

  (东亚记者 寇铁锋 徐闯)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