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民企侵吞巨额国资 28亿元贷款迷局待破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4:5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记者:左志坚 李三 不管恒和集团旗下产业多么复杂,28亿贷款才是恒和崛起最大的资源。但是出身和资历都一般的孙宏伟如何独得吉林工行青睐?答案是,有“贵人”相助。 11月下旬,记者收到数份举报材料,目标直指吉林恒和集团董事长孙宏伟。而此刻的
在鼎盛时期,孙宏伟旗下的恒客隆超市人流如织,每逢周末和下班时间想去花钱还得排队;那时候,孙宏伟还在长春国资改革盛宴中饕餮大餐,收购国有上市公司如探囊取物;2000年,吉林恒和篮球队更是以全胜战绩,勇夺CBA六强赛冠军,吉林恒和名震关东。 只不过短短两年,神话般崛起的吉林恒和以更快的速度下坠,孙宏伟本人也被吉林省公安厅立案追捕,留下一个28亿元的贷款迷宫,以及侵吞国有资产的骂名。 在振兴东北的嘹亮口号声中,昔日民企明星的枯荣足以令今人警醒。 恒和往事 根据公开资料,孙宏伟,吉林长春人,现年36岁。 有与之关联的某企业副总向记者回忆:孙宏伟初中毕业后进入吉林省燃料公司知青厂工作,后来当了一名理发师。今天长春人说起孙宏伟的发家史,往往都会提一句“那个剃头的”。但孙似乎比一般年轻人勤奋,很快,孙就从理发师变为理发店老板。 大约在1988年,孙宏伟时来运转,遇到一位“贵人”。“贵人”在孙宏伟那里理发时说:“别剃头了,跟我做生意去吧。”就这样,孙传奇般地开始了自己的商海生涯。 1988年到1990年代初期,孙都一直追随着“贵人”,直到孙宏伟自立门户。1995年,孙宏伟创立吉林恒和企业集团,个人持股60%,出任董事长。当时,孙宏伟年仅27岁。 之后不久,孙宏伟参与了长春多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在兼并国企时,实际上孙宏伟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有一种说法是那位“贵人”在孙身后给予了资金支持。 1997年前后,恒和集团先后入主长春的灯泡厂、拖拉机厂、搪瓷厂、电线厂等一系列国企。1999年7月,恒和更是从吉林市国资局手中接过上市公司吉制药21。12%的股份,稍后更名为恒和制药(SZ。000545),在资本市场竖起了恒和大旗。 1999年前后,恒和集团旗下恒客隆超市开张。在当时,长春这样的连锁卖场还颇为新鲜,恒客隆的生意兴隆,迅速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最大的连锁超市。 一边兼并国企,一边大开连锁店,恒和集团的资金仍然游刃有余。那几年,恒和还是当地著名的纳税明星,在安排就业问题上也受到吉林省相关部门的表彰。并且缔造了恒和集团和孙宏伟两个奇迹——— 恒和集团自1995年成立以来,只六七年时间,年销售额便突破10亿,成为工商联中国民企500强中的第73位。也是当时吉林排名前三的民企。 孙宏伟则在恒和的一份资料中对自己有如下描述,“32岁,硕士,高级经济师。吉林省人大代表。长春市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十佳青年兴业领头人”。 2003年下半年,国内有杂志排出中国富豪400强,年轻的孙宏伟俨然在列。但其实,当时的孙宏伟已经外逃一年有余。 套取国资 尽管头顶着诸多光环,但是恒和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满了争议。主要原因是恒和兼并国企引发大量争议,招致上百次举报。其中以恒和重组长春半导体厂最为典型。 1998年4月,恒和集团以承担长春半导体厂(以下简称长半厂)3410万债务,并注入资金2000万的代价获得80.6%的股份。长半厂曾为国家“两弹一星”配套设施做出重要贡献,至今还承担着863高科技项目,改制前亏损额正逐步下降,从1996年的529万降到1997年的298万。 但是在控制这家资质不错的老牌国企之后不久,恒和即封闭机加车间。1998年11月,恒和将厂区6.5万平米土地卖给长春另一家民企国联集团,进帐7800万元。 在厂房被扒的同时,恒和集团又以重点工程名义向国家申请了1500万工程建设费和试制费(一说为2000多万)。其间,恒和还将长半厂帐面1300多万货款转移。2000年年底,恒和从长半厂退出,改制时答应承担的3410万贷款却没有还上。 根据记者获得的资料,短短两年多时间,恒和集团不花一分钱从长半厂掠走上亿资产。 在恒和控制长半厂那段时间,孙宏伟基本不出面,几乎所有事务均由厂长张立打点。2004年10月,张立被双规。当年撮合恒和与长半厂的长春原电子局局长冯斌也失踪。 长春有关机构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仍在调查此事。记者联系上调查组一位成员,对方称调查报告还没有出来。 除了长半厂之外,收购上市公司恒和制药(SZ.000545)之后,恒和集团对其改造也很难说得上成功。 重组恒和制药后不久,有证券公司对恒和制药进行调研。调研报告里称,从恒和集团现有资产情况看,能够与恒和制药进行资产置换的优质药业资产几乎没有,即恒和制药难以从集团处获得资产支持,从了解的情况看,集团目前也没有拿出资产重组方案的迹象。 恒和集团入主恒和制药后,动作最大的是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并在2000年10月给各车间主任下达成本在年内下降低10%~20%的硬性指标。但最后,恒和集团给恒和制药也是留下一个烂摊子。2003年,恒和制药控股权转到了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手中。现任董秘张洪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说,“恒和留下了6500万不良贷款”。 恒客隆兴衰 将老国企做大做强似乎并非孙宏伟兴趣之所在。孙宏伟只到恒和制药去过两次,长半厂的员工也几乎没见过此人。 恒和以及孙宏伟套取国企资金的真正目标很可能是恒客隆超市,而恒客隆的兴衰几乎就是恒和集团的兴衰史。 1999年,恒客隆在长春闪亮开场。次年,即在长春最繁华的地段包下两层楼面,随后又喊出要在吉林开1000家社区便利店的口号。 2002年,恒客隆就宣称已拥有万米以上的大卖场9家,年营业额8.8亿元,员工3000人。恒客隆还要大力开拓外埠市场,并以长春为中心,吉林和四平为两翼,在吉林省开展商业连锁大布局。 但是沃尔玛等巨头开入长春后,以往排在恒客隆店前的长龙转移到了对手那里,恒客隆现金收入严重下降。 由于公安机关尚在侦查,恒和集团工商资料也被冻结,记者无法洞悉恒和资金链的具体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2002年时,恒和集团资金链已经断裂,当年年初,位于长春市重庆路的恒客隆被拍卖。 记者找到相关拍卖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对方称,当时恒客隆因欠债无法偿还被长春某法院冻结财产,其后法院强制执行拍卖,恒客隆重庆路店的房产和土地因此被卖,但营业执照保留。 据称,那家恒客隆最后卖出了2。101亿元,被全部用来填补恒和集团的债务。 此时,吉林一家国企老总因国企改制问题出事,再加上恒客隆举步维艰,很多人相信孙宏伟就是在那时出逃的。 之后还有消息称,恒客隆欠债数亿,其总经理吕明也因此被拘。记者向吉林省公安厅求证时,对方称的确在侦查吕明一案,但那是一起刑事案件。 2004年年中,恒客隆最终被一家名为威宝投资的公司接盘。当初2000家社区便利店也只是纸上谈兵,目前只开了不到60家。 28亿贷款迷局 当迷雾散去,人们发现恒和神话的源头还是银行。 审计署公布的信息中,曾经提到,“1994年以来,吉林省恒和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关联企业,采用多种手法合谋骗取银行贷款。截止到2002年末,该集团累计向工行吉林省分行贷款28。06亿元,余额7.23亿元”。 根据记者手中的信息,国有资产、上市公司、恒客隆等都曾是恒和获取贷款的理由。 例如恒和集团兼并长半厂时,曾经许诺投入2000万现金,以解决长半厂现金短缺问题。 当时恒和拿不出2000万,于是从工行吉林分行某支行借出2000万,但工商登记完成后一周,这2000万就被抽走。当时负责该笔款项的支行行长向上反映,不久后被调离。 2001年,恒和制药原先以保证方式获得吉林工行某分行6516万贷款到期,上市公司又以公司价值9631。71万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将那笔贷款延期。 2002年12月10日的董事会上,上市公司的房屋也被抵押,向吉林工行多个支行贷款。同一天,吉林市恒客隆也被用来担保,获得当地商业银行830万贷款。 此外,恒和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也被质押给天津国投,后来这部分价值6500万的股份被工行吉林某支行申请冻结。 恒和制药现任董秘张洪武回忆说,吉林工行为了解决这笔不良贷款,找到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后者承担了这6500万贷款换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但是据审计署披露,恒和集团从吉林工行的贷款中,面临损失3。66亿元。 不管恒和集团旗下产业多么复杂,这28亿贷款迷宫才是恒和崛起最大的资源。但是出身和资历都一般的孙宏伟如何独得吉林工行青睐? 回到本文开头,1988年,青年理发师孙宏伟在他的理发店碰到那位“贵人”,一生命运随之改变。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贵人”名叫鞠宏申(音),人称“小申子”,“小申子”年纪与孙宏伟相仿,他之所以被称为“贵人”,是因为他母亲后来官至吉林省工行行长。 记者致电吉林工行,其办公室相关官员称上述女行长已于2000年退休。记者问公安厅经侦队,该行长是否涉案,对方称“孙宏伟不是跑了吗,这事现在还不好说”。关于“小申子”的去向则众说纷纭,不知所终。 而审计署最新资料称,“吉林恒和集团等13家关联企业骗取28.06亿元贷款案件,与工行吉林省分行原行长有直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