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周刊》2004 > 正文
 

银行牵手基金:股市迎来拯救大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6:30 《中国经济周刊》

  ★文/顾纪生

   日前,一些网络媒体在披露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基金业务并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消息时,充分伸展想象的“翅膀”以渲染利好氛围,有的惊呼“10万亿储蓄资金间接入市在即”,有的喜称“股市终于迎来拯救大兵”,不一而足。作为“眼球经济”化身的媒体如此作评,一是其职业特性使然,二是借此略表对冷到冰点的股市的关爱之情,无可厚非。但就股
市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而言,此消息的研判将直接影响到对未来行情演变趋势的把握,从而间接影响到投资策略与操作盈亏,切不可等闲视之。

  10万亿储蓄资金怎会心甘情愿?

  股市牵手基金,真会使10万亿储蓄资金鱼贯而入?较为有限的新增资金,真会成为股市的“拯救大兵”?拯救大兵施救,真会救人重于救己?救人之时,真会“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远近”地“普救”众生?若是“差别化”拯救,其拯救重点与次第又会如何择定?

  在展开重点分析之前,有必要对10万亿储蓄资金入市的可能性或现实性稍加考察。撇开10万亿中到底有多少是非城乡“居民”的“注水存款”(如公款私存,“洋”款中存等)不谈,单从存款结构就可看出些问题。有人认为,我国的储蓄存款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存款人掌控着80%的存款额。如这一说法言之有据,那么能够入市的新增资金特别是长期资金就是相当有限。从8万亿储蓄的“大户”看,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多年,金融意识与投资能力都很强,他们的资金常在实业、房地产、证券、外汇、古玩等市场间“游弋”,擅长于“跨市场套利”,只要股市长期向上的趋势没有明朗,游资至多来股市“打个滚”而断然不会常驻其中。再从2万亿储蓄的“小户”看,他们在目前逐步走高的通胀压力下确有让资金保值增值的冲动,也确会有人耐不住存款、国债等收益率较低的“寂寞”而奔向偶尔较为“热闹”的股市而去,但相信已错失股市“鱼身”现突然想吃“鱼尾”的人数量不多。道理极为简单,在社会转型各类“风险”凸显时期,他们存在银行的小额存款与其说是为了利息,不如说是出于凯恩斯所言的“谨慎动机”,这从以前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存款余额却节节攀升的“背离”中可以看出。必须指出的是,这批被金融术语称为“利率敏感度趋向于零”的“铁杆”存款很快会苦尽甘来: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日见加大,加息“传言”的尘埃落定,这批储蓄资金更不会弃银行奔股市了,相反的资金流向倒不无可能。认清了这一些,10万亿储蓄存款中究竟有多少“潜力”可被股市“挖掘”也就心知肚明了。

  如何拯救“受伤的股市兄弟”?

  上述的“可能性”不是根本问题,至关重要的是,假定不少存款资金确想尽快入市以扮演股市拯救大兵角色的话,那么这批“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拯救资金,它们会在拯救重点上作出何种的战略谋划与战术安排?换言之,它们会排定怎样的拯救次序以求得“毕其功于一役”?

  一救商业银行自身。不管承认与否,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必是受“入世”首当其“冲”的弱势行业之一。眼看全面入世的“时间表”日日紧逼,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走到如吴敬琏老先生所言“金融危机是现实威胁”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政策不允许混业经营,其产品创新能力与行业盈利空间受到不小的挤压;二是由于存款资金的高成本与贷款资金的低效率之间存在的“恶性匹配”越来越严重;三是由于其目前约有150万员工等待分流,需要支付巨额的“改革成本”;四是由于急待转制上市,“扮靓”报表的欲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这一切的一切,都希冀通过银行牵手基金来予以缓解。试想,背负如此沉重的“使命包袱”上路,它还会走先救股市再救自己的“曲线”之路吗?由此得出的逻辑结论是,它必会先救银行后救股市,实救银行名救股市!市场经济奉行的不二法则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银行今日牵手基金,难道真是为了拯救基金赖以生存的证券市场?

  二救证券投资基金。一方面,商业银行新设的基金公司对老的基金公司会带来“挤出效应”,即老公司中原来间接来自银行或由两者共享的中间资金会急剧减少,这对老基金不利;但另一方面更应看到,新基金必是老基金的“天然盟友”,新盟友的到来必会向老盟友慷慨“解囊”:一是由于银行基金的管理人不少是由非银行基金的管理人“转会”而来,其投资理念与选股思路均会“复制”老基金;二是由于我国股市中确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较少,“洼地效应”造成新资金会“重合”在业已抢得先机的老基金的持股上;三是由于盈利模式完全相同,共同的利益诉求会强化老基金的“话语权”。两权相较取其重,“获得性”的正面效应必会远大于“挤出性”的负面效应。即同行竞争造成的“所失”,必会远小于“新基金注入资金,资金推动股价上扬”带来的“所得”。特别在当前,基金业的发展已进入“多事之秋”—一则由于500亿账面亏损与350亿手续费流出的“窟窿”急需填补,二则由于“风头正紧”的郎咸平又在“鼓吹”“2005年是基金淘汰年”,管理层再不施救,也许口袋与脸面都将蒙羞!

  三救拟融资公司。我国股市要真正实现由“为国企融资脱困服务”到成思危所言“还投资市场本色”的转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发行上市已“整装待发”,中石油等“回游海龟”在“嗷嗷待哺”,这一切都需要股市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与之“匹配”。事与愿违的是,长达数年的熊市格局,政策安排的一再失当和上市公司诚信的公然缺失,导致股票市场投资信心的“蚕食性”消弭与融资功能的“休克性”崩溃。在此背景下,让银行牵手基金,既可免除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之苦,又可坐享间接融资大发展的美名,何乐不为?

  四救各类保险资金。商业性的保险资金自“抢得”购买基金间接入市的“先机”以来,损失极为惨重。至2003年底,已入市的保险资金账面亏损约40亿元;至今年6月底,平安保险中国人寿和财产保险等公司,投资亏损分别为12.98亿、7.86亿和5.14亿元;即便“如有神助”的政策性保险资金—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居然在行情并不太差的第二季度也白白赔进4.8亿元。保险费收入作为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一种负债,一旦投保人提出合理的赔付要求而得不到及时满足,轻则伤及金融业声誉,重则引发社会动荡。在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如此惨不忍赌的情形下,央行一方面批准其500亿后续资金抄底“自救”,一方面急招银行基金进行“他救”,目的只有一个,让保险资金尽量不要背上“不保险”的骂名!

  五救券商。我国券商在理论上已经整体破产,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曾经为证券市场立下“苦功”的“元老”,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利用价值上,管理层均会施以父爱般的“救死扶伤”。以前对问题券商的拯救之法,一是通过央行大量注资直接清欠,二是由“体格”稍强者代为清欠,三是靠卖壳换资、重组引资来清欠。但无论采用何种清欠之法,都必须直面一个难以化解的难题:问题券商在长期不规范运作(主要是做庄)中形成的已经失去流动性的“筹码”(股票)如何出脱变现?在市场极为低迷时砸盘硬出,市场会雪上加霜市值也会一落千丈;只有引入社会资金哪怕“制造出”仅是局部短暂的“牛市”,将“陈谷子烂芝麻”出清则断无问题。

  六救中小股民。说来汗颜,我国股市设立十余年来,股票流通市值(较之于发行市值)净“蒸发”8000多亿,按7000万股民计,人均损失万元以上(尚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中小投资者非但在股票买卖中颗粒无收,还得白白搭进印花税和交易佣金。有人说,只要“抓把盐将股票腌起来”,总会等来回本盈利的“猴年马月”。其实不然。自从引入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后,中小投资者的市场地位早已被“边缘化”,机构创造的“九死一生”的行情格局,使他们始终处于“赔了指数赔大钱,赚了指数也赔钱”的被动境地。当然,随着银行牵手基金带来的新增资金的入场,他们持有的少数股票也会因“宠幸”而减亏,但总体上要扭亏已经很难,要盈利则更是难上加难!

  水落得以石出,沉思孕育醒悟。银行牵手基金对股市虽属利好,但“利好”的阳光不会无差别地“普照”到所有参与者身上。网络媒体所称“十万亿储蓄资金间接入市在即”,“股市终于迎来拯救大兵”,也许更是美好的愿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新闻 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股市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