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尽量用市场调控取代行政调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07:41 中国经济时报 | |||||||||
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经济所:不宜出台新的总量性紧缩措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研究报告指出,经过前一阶段的宏观调控,我国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关口,物价继续上升和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与可能性同时存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姿态和操作具有复杂的结构性要求。
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应该是:“稳定预期、保持景气、防控通胀”。考虑到资金供给已经比较紧张而物价回落有一定的滞后期,下一步不宜出台新的总量性紧缩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微调。如果物价水平继续居高不下,可在保持政策体姿态不再收紧的前提下,出台一些对冲措施消除其负作用。 报告指出,2005年的宏观调控需要“稳中求进”、“稳中保进”,采取财政币政策“双稳健”组合,将政策重心从目前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短期需求管理与长期供给管理相结合。 报告建议,中国2005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可适当高于2004年水平,低于992年以来平均水平。2005年M2增长率安排在16%-18%左右为宜,计2004年M2增长率将在15%。贷款增长率也需要适当松动2-3个百分点。 报告还建议,如果物价回落和居民储蓄增长均不令人满意,央行可以考虑降低存利息税和小幅提高存款利率;为减轻企业因贷款利率调高而增加的负担,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适当减税。 吴敬琏: 尽量用市场调控取代行政调控 11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年国发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宏观调控在方法上仍存在缺陷,今后应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防止功亏一篑。 他说,对2003年开始出现的增长过快的苗头,从今年3月以后,宏观部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的总量调节措施。但真正强而有力的措施是行政部门所采取的微观干预措施,包括发改委派出督察组清理投资项目、国土资源部清理开发区和批禁令、银监会按“有保有压”的原则控制信贷。 这些措施的确已经收到了相当成效。但要提醒的是,对行政手段的过分倚重,造成总量措施乏力,由此直接导致存贷款实际利率为负、房地产价格上扬和其他消极后果。因此,今后紧缩性的宏观调控仍要保持力度,但更多地要采用市场化手段防止功亏一篑。一者,行政措施是个两难选择,如果给有关部门以自由裁量权,就易滋生导致腐败的寻租空间;但要是不给,又会导致行政手段的一刀切;再者,由行政机关决定该保还是该压,难免会造成资源误配置、效率的损失;与此同时,行政控的效果也不能持久,一松手就会反弹。 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市场手段和总量手段因为对所有人的标准一样所以是“一刀切”的调控手段,这其实是对经济学的极大误解。比如一年期利率提了0.27%,其影响对效率高的企业和效率低的企业是不同的。对效率高的企业说,提高0.27%后还可以照样生产、照样投资;但是低效率企业便会因为利率提高而无力投资。换言之,这种市场手段剥夺的是那些浪费资源的企业占有社会资源的权利,所以市场化的总量调控手段也是有保有压的。与之相比,行政机关就没有能力判断哪些该保、哪些该压。不少行政部门说,我们是代表全局利益的,我们判断才是最有利于全局效率的。如果这句话成立,那等于说改革的市场化走向错了。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就是因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起的基础性作用会让效率更高。政府不会比市场更聪明、看得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