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不良资产成国外投行盛宴 危及中国金融安全(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09:59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 |||||||||
中国能否自己处理不良资产 “既然中国政府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专业公司,四大公司就应该担负起收债职能。他们不像银行那样,一定要将坏账剥离出去。因此,没必要将不良资产再转手给国际投行”,有人以此指责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转让行为。
但支持者认为,通过向国际投行拍卖,可以利用对方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将不良资产在较短时间内“变现”。 事实究竟如何?以108亿资产拍卖为例,拍卖成交是2001年12月,但双方的交割(即付钱)时间是在2003年3月。因为拍卖协议涉及上百份文件,这些文件不仅双方要协调,还要经过财政部、央行等相关机构的审核批准。 “而按照协议,拍卖成交后,摩根就可以开始收债行动。因此,摩根并不需要动用自己的钱来支付不良资产的购买费用”,内部人士透露说。 事实上,在交割时摩根所需付给华融的第一个1.75亿,早由华融在2001年12月至交割日收了回来(总共收了2亿);2003年,相关各方成立的收账公司—凯利,收回现金8亿,替摩根付2003底该付的第二个1.75亿后“赢利颇丰”;2004年至今,凯利已收了现金4亿,付2004底的第三个1.75亿又是绰绰有余;据知情人士透露,明年(也是最后一次)的付款一定又是靠收上来的钱,摩根是不用掏一分钱的了。 “从收账角度看,不良资产处置就是用今天的钱买明天的钱。因此,只要投资人在付款安排上晚付一天,就变成了用当天的钱买当天的钱。说穿了,就是不用付钱,直接把利润划给买方就是了”,该内部人士一语道破天机。 他打了一个比方:一元钱的东西一角钱卖掉;买方还不需要真正带一角钱来;然后,两角钱卖掉后,直接把一角钱的利润拿走即可。这就是以钱买钱的游戏。 但国际投行的“成人童话”却给国内不良资产处置设置了一个误区:即中国银行体系中不良资产数以万亿计,买一包资产来处置也要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一包。这么大的数额,中国企业家哪里买得起?所以非跨国投资银行做不了。 除了资金问题外,中国人自己真的不会处理不良资产吗?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平均在20%左右。而财政部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主要是两项指标:回收率和回收费用。华融自己在2003年取得的成绩是:现金回收率20.6%,回收费用占回收金额的7%以下。 而据摩根内部人士介绍,2003年,摩根处置其从华融收购来的不良资产取得的成绩是:现金回收率19%,回收费用占回收金额的8.5%。 既然国际投行既没有先进经验、又不拿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为何还要采取打包拍卖的方式卖给他们,而不自己处置呢? 业内人士分析说, 根本原因在于,尽管不良资产处置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行业,但并没有因此建立一个“本国的”完整的行业链,单纯依靠四家公司处理如此庞大的不良资产,显然力不从心。一个完整的行业,不仅要有国家级的资产管理公司,还要建立地方政府级的和民间性质的资产处置公司,引进竞争机制,建立一个市场化、机制灵活的资产处置行业。 他们建议说,中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具体的收债权,按市场化方式通过拍卖等方式,出售给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民间机构。具体的拍卖方式,可以以地区或行业打包,因为地方企业对解决本地区或本行业的资产问题比较有效率;对国内企业尽量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或鼓励它们以受权委托的形式参与,以此降低该行业的进入门槛。因为除了第一期付款外,未来的付款完全可以用处置回收来的资金支付。 但从现状看,目前还未把发展中国自己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当作首要任务。“一说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我们就去找老外。好像把球踢给外国银行就完成任务了。这种简单化的代价,从没人计算过。” “税收也是不良资产处置中,一个各方都不愿触及的敏感话题”,某学者指出。目前国际投行参与国内不良资产处置,享受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如免收营业税、印花税,减收所得税等。如此的优惠政策,使他们从该业务中获得了数亿、甚至数十亿人民币的利润。这些巨额利润已被兑换成美元汇出境外,从中国的GDP中消失。 “如果国内投资者参与,他们的最终收入都会重新用于国内投资。因此,理论上应该享受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如果国家政策对国内外参与者不一视同仁,必然将导致国内投资者缺乏参与热情。最终仍然让外国投行乘虚而入,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学者严肃地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