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动用国库50多亿元 动态监控系统追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 14:30 《财经时报》 | |||||||||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可以对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支付对象、支付数量、付款科目、付款用途、付款账户、收款人、收款账户、交易时间、付款人账户余额的付款要素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和疑点,能够有针对性地迅速进行核查;但单位一旦提取了现金,就脱离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单位再使用资金,财政就不能进行有效监控了
本报记者 王长勇 “如果不是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的威慑,审计署查出的问题可能要更多。”财政部官员表示,正在推进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将财政国库动态监控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目标是建立财政资金的第一道防护网。 2003年,通过监控系统,发现有61个部门、427个试点单位发生违规或不规范支付、使用财政资金问题,涉及金额29.6亿元,加上2002年的数字,违规金额达54亿多元。 “监控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威慑作用,但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扩大,发现的违规现象仍有增无减”。 和事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计相比,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是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财政资金交易活动进行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是对财政资金支付的事前、事中进行监督。 2000年10月,中国开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第一笔财政直接拨付的资金,是中央粮库建设资金,这也是第一笔可通过财政动态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的财政资金。 建立全国监控系统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预算单位在银行开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而且常常开有多种银行账户,财政预算资金下达后,就拨付到其银行账户,即预算单位的实拨资金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开始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整顿,要求试点单位撤掉违规、多头开户的银行账户,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通过预算单位在代理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完成。 所谓零余额账户,就是这个账户中并没有钱,仅在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发挥转账职能,而没有余额留滞。 财政部的目标,是最终建立全国监控系统,并在实时监控的基础上,实现对财政资金支付的智能化监控,即系统对于违规或不规范操作等支付活动,按照不同的归类实现自动报警,监控人员可以对发现的疑点问题进行重点核查,定期研究分析动态监控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控方式,发挥监控系统的威慑作用。 财政部国库司官员介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可以对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支付对象、支付数量、付款科目、付款用途、付款账户、收款人、收款账户、交易时间、付款人账户余额的付款要素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和疑点,能够有针对性地迅速进行核查。 另外,所有改革试点部门的资金活动情况,全部存储在监控系统之内,由财政部集中统一管理。 今年,中央已有140个一级预算单位、3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地方已有30个省(市、区)、150地市和400多个县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按照财政部的计划,到2005年,中央预算单位将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在不断增加改革部门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化和规范改革程序,扩大改革的资金范围,将改革试点部门的所有资金,包括离退休金、政府性基金支出及预算外支出等资金,逐步纳入集中支付范围。 “随着纳入监控视野的资金范围扩大,发现的问题在短期内也会随之增加”。 资金的违规转移 “一些试点部门通过零余额账户,将大笔预算资金转入本单位或下属单位实拨资金账户。”财政部官员表示,这是财政动态监控中发现的涉及单位最多、资金数额最大、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类问题。 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一是试点单位直接将零余额账户资金,转入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原有的实拨资金账户;二是将零余额账户支出的退回款,转入实拨资金账户;三是试点单位借助收款人,将零余额账户资金转回实拨资金账户。具体做法是,试点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支付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款人收到款项后,依双方的约定,再将资金打回试点单位的实拨资金账户。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有些试点单位想避开财政动态监控系统的监督,也有些试点单位对于年终结余资金处理规定不理解,对额度存在零余额账户不放心,害怕被注销等。 如2002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部门为42个,占165个编制部门预算的25.5%,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为648.6亿元,占部门预算资金总额的9.4%,这其中通过动态监控就发现有10个部门,65个试点单位,将19.5亿元资金转到其实拨资金账户。 财政部官员介绍,在试点单位中,也发现过财政资金流入股市的现象。某单位开始实行国库集中试点改革不到一个月,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就发现该单位有3笔资金打入某证券公司营业部,财政部门立即进行了核查,又发现该单位在改革试点之前,还有13笔财政资金打入了股市。这些违规资金属于单位专项经费,是该单位先后以“餐费”、“会议费”、“办公用品”等名义,将这些资金打入某个人账户的。 另外,用假发票报账问题也很严重。国库动态监控就发现,有一试点单位连续半年共报销办公用品347笔、金额达21.9万元,平均每天两笔多、每月3万多元,其中一个月有20多天购买了办公用品。通过这种手段套取财政资金,并用假发票报账、白条抵账和无关票据抵支等方式,大量提用现金。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支出凡是通过银行转账的,都在财政的动态监控之中,支出流向比较透明,但单位一旦提取了现金,就脱离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单位再使用资金,财政就不能进行有效监控了 。 扩大监控范围 目前,试点单位财政账户的设置,实行的是双轨制,“但这只是一个过渡,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国库单一账户”。 对此,财政部准备将监控系统与其他有关系统进行对接,将保留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纳入监控范畴,通过监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系统,使得预算单位的任何银行账户都在监控之下,从机制上杜绝违规资金问题的发生。 另外,研究将供货商系统也纳入监控范畴,通过监控供货商系统,杜绝收款人向预算单位发回资金问题的发生。 这需要将政府采购相关单位及各环节也纳入监控范围。 2003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1659亿元,按照财政部的计划,今年将达到2000亿元,要增加工程和服务采购项目,力求政府采购规模年均递增30%左右,大幅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逐步达到国际上政府采购规模占GDP10%的标准。 对于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比重,要达到60%-70%,同时,将采购合同、预付款计划、工程进度用款计划等相关信息纳入审核监控范围,防止单位虚领、冒领财政资金。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收缴、支付和管理。 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不设立过渡性存款账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预算单位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及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即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支用的资金余额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运作,降低政府筹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