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辽宁篇:老东北国企的浴火重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 01:34  CCTV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辽宁篇:老东北国企的浴火重生(图)

图片为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 由CCTV《经济半小时》提供

经济半小时辽宁篇:老东北国企的浴火重生(图)

图片为沈阳农机工业总公司生产车间 由CCTV《经济半小时》提供

  中国经验----辽宁

  又到年尾,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下个月初召开,我们从今天开始,推出大型系列报道《2004中国经验》。这个系列片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就是想通过这个系列报道,展示2004年,中国地方政府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所表现出来的执政智慧。这些智慧,不仅给2004年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一笔笔亮丽的色彩,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不懈的生命力。在我们的节目里,十几位省市领导面对我们的镜头,向我们讲述他们面对的2004年,以及他们在创造性的化解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报道,和您一起分享那些具有建设性、创造性、闪现着智慧的《2004中国经验》。今天我们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是辽宁篇,辽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我们今天首先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辽宁沈阳铁西区的故事。

  国企困境

  两年前,大型国有企业——沈阳拖拉机厂,因企业严重亏损,外债高达近十亿元,宣布破产。原沈阳拖拉机厂负责人于长深说:“开资没有号,洗手没肥皂,干活没手套。”沈阳市铁西区30万产业大军,十万人丢掉饭碗。沈阳市下岗工人表示:“生活难透了。”

  铁西区232家大中型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各种债务总额高达27亿元,各项指标排在沈阳市倒数第一位。

  2004年11月7日,记者在铁西区拍下这样的镜头,夜幕降临时,出租车在工厂门前排起长队,等着下班回家的工人打车。沈阳市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很正常,现在收入高了,他就可以消费呀。”两年前的沈阳拖拉机厂,今天有了新的名字,也有了新的变化。两年的时间,铁西区脱胎换骨。中共沈阳市铁西区委书记谷春立说:“两年前我还是整个沈阳市最困难区的区委书记。但是两年之后我现在可以说是最富的区委书记了。”

  像铁西区这么大面积的企业亏损、破产,这么大数量的职工下岗、失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拨付了巨额资金,扶贫解困,但铁西区却并没有焕发生机。那么,铁西区未来的路究竟在哪里?

  350亿没有挽救铁西区的衰落,事实证明,光靠政府掏钱,并不能让这里的老国企重现生机。为此,个别企业想到了卖地。我们来看看沈阳市的城区地图,这就是铁西区的位置,可以看出它正好就位于沈阳市的中心地带。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优势,对于许多亏损破产的企业来说,卖厂房、卖地皮,似乎成了解决它们困境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它们能够就此突围吗?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铁西新思路

  画面上的人名叫于长深,是沈阳市拖拉机总厂最后一任厂长。之所以把他称之为最后一任,是因为从他上任的那天起,企业的外债已经高达十多亿元。1996年11月,拖拉机厂召开了一次各路债主大会,会上每人发了一根香肠以示安慰后,这个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大型国有企业就宣布破产了。原沈阳拖拉机厂负责人于长深告诉记者,“有人嚎啕大哭,我这个香肠就值一百万吗?甚至还有九百万的人,就值几十百吗?

  一个拥有万人的大型企业,无情的关门了,留给于长深的除了破旧的设备,还有工厂的空壳。于长深告诉记者,破产时,企业的账面上还剩下202万元,被清理帐目的银行拿走了。很多工人在长达两年没有拿到工资的情况下被迫离开了企业,眼看着工厂一天天走向消亡。于长深说:“死也死不起,也死不起也死不了,怎么死?一个企业,国有企业说死就死了啊?债务,银行债务,职工的,还有职工债务,社会债务,很多很多事,真是死不起。”

  活不下去,但又死不了的远不止沈阳拖拉机厂一家。这是沈阳重型机器厂职工月工资表,上面记载着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连续三年,该厂职工工资发放情况,记者看到,每人无论工资多少只发300元。沈阳重型机器厂厂长王铁峰说:“外债的这块吧,就是金融外债加上经营型外债大体的有十几个亿,十二、三个亿,职工外债应该说是上亿。”

  这条街道是赫赫有名的沈阳北二路,共有37个大型企业座落落在这条街上,它们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的350个第一,但直到两年前,这条街上没有一家企业赢利,2001年,37家企业全年的利税仅有700万元。群众给这条街起了另外两个名字:亏损一条街,下岗一条街。沈阳市委副书记苏宏章告诉记者,“企业资产的负债率总体上来看,达到了90%以上。有的企业超过了百分之百,甚至达到200%,300%。”

  企业的不景气导致亏损,企业的亏损导致破产,企业的破产导致大批工人下岗,一连串的反映形成了恶性循环。沈阳市委副书记苏宏章说:“30万产业大军,10万下岗职工。”

  解说:画面上的这片破烂不堪的房子,是铁西区光明北社区,这里住着1440户居民,他们都是沈阳冶炼厂、沈阳机床一厂和沈阳重型机械厂的职工。机床一厂退休工人丛峰说,他家的房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不仅他在这里生这里长,就连孙子也是如此。以前工厂效益好时,还经常修修房子,可这十几年,不用说修房子,就连吃饭都有问题。而像这样的住房,铁西区共有近5000户。沈阳机床一厂退休工人丛峰说:“因为年久失修,冬天也比较冷,夏天还闷热。”

  铁西区聚集了沈阳市75%的企业,所以它的衰退,直接影响了沈阳市的经济发展。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沈阳的工业总产值由全国的第四位猛跌至第二十几位。尽管从1986年开始,国家对铁西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先后投入了350亿元,但却始终无法挽回众多企业严重亏损的局面。

  记者:我们有这样一个数字,从1986年一直到2002年这16年间,国家一共在铁西区投入了3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我们想知道这些资金,都投到什么地方去了?

  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那么当时的情况下,国家给予铁西区很大的支持,那么有财政拨款,那么也有贷款,都是投入到企业的改造上去,但是由于企业体制没有转变,机制没有转换,因此这些改造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些改造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

  我们还是来看看沈阳市的地图,把铁西区的企业搬迁到张士开发区,这样能让这些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又能带动开发区的人气,而铁西区的改造也就腾出了空间,能吸引来投资者,开发商业、贸易和服务业,把一个老工业基地,变成一个服务业的新区。这个思路听起来很好,但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在铁西区和张士开发区两个互不隶属的行政区里,像这样复杂的跨区合作会涉及到财税、人事等核心利益的调整。这些问题往往是最棘手的。为此,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两区合并,成立一个新的铁西区。

  铁西的变化

  早在1986年,亏损严重的沈阳拖拉机厂就希望引进外部资金,来改变企业的困境,但这条路走了10多年,却一直走不通。沈阳农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于长深告诉记者,“这儿找那儿找,很费劲,来一个老外也好,来一个投资者,进你这儿一看人家也就再也不来了。那时候我们还不理解,你看我们什么都给你了,厂房也给你,土地也给你,为什么你不来呢?

  尽管铁西区位于沈阳市的中心地带,但它的投资价值却并不被人看好。不仅污染严重,而且环境破烂不堪,这里被称为是沈阳市既不适合发展工业,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死角。2001年,沈阳市其他中心地带的地价在每平方米2000元以上,而铁西区的地价每平方米只有500元,还少有人问津。沈阳市委副书记苏宏章说:“我们认为,要解决铁西区的问题,必须要采取一种超常规的一种大调整,大改造的思路。”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