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第三贸易大国隐忧 遭遇反倾销将最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11:44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978年,中国的贸易量只有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2位。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我们当然有理由为这一奇迹般的成就而自豪,但兴奋之余,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本土企业仍未摆脱在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恶性竞争的循环,中国出口成绩单的亮色仍然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尤其是独资企业,数以千万计的民工仍然未能合理分享经济增长的蛋糕,中国企业也仍然处在反倾销的阴影之下。
喝汤与吃肉 温州东方打火机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坚没有想到,在打赢与欧盟的反倾销官司两年之后,难题来了。 “哪怕是20万元的订单,两毛钱的利润,都会有大把的人来抢。”这位当年的反倾销勇士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 温州打火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大约在5%到15%之间。但是在打赢官司后的2003年,东方打火机厂不仅销售额下滑,利润率也下降。记者根据李中坚提供的财务数据简单计算得出,该厂的利润率低的时候还不到2.5%。 “我们最大的对手真的不是国外同行,而是国内小厂商,他们的生产和销售基本都是无序状态,正规军反而受伤害。”李中坚说。 温州市外经贸局公平交易处处长周小平这样总结温州很多制造业生产商的共同处境:因为利润很低,所以没办法投资;没有投资,所以没办法建立自有品牌,也没办法建立自有品牌所需要的销售渠道等。这又反过来迫使他们去追逐更低的利润,形成恶性循环。 企业并不是没有试图改变过这种命运。李中坚很清楚,品牌是应对微利时代的最好武器。但是,走这条路并不容易。自己的品牌还没完全建立,国外的订单又在那放着,还是要继续贴牌生产,这反过来又限制了自有品牌的建立。 周小平认为,在价值链上爬升的一个渠道是在国外收购品牌,但“这需要财大气粗,需要魄力,还需要谈判能力,而且能控制得住”。 与中国广大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截然不同的是,那些在中国设厂的高新技术跨国公司正在帮中国打造一份漂亮的出口成绩单。 根据商务部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三资企业的出口占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近九成,其中独资企业又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二。(见表2) 自从1990年代中国允许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后,独资企业逐渐成为中国FDI(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并且迅速在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通常,独资企业不愿意进行技术转让,并且把大笔的利润汇往国外母公司。 与中国本土企业不同,拥有品牌和技术的外资企业的利润相当可观。 摩托罗拉公司10月20日公布了其2004年第3季度的全球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第3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6%,但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13%。也就是说,公司的利润率非常高。摩托罗拉把这归结为市场对其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反应热烈。例如公司个人通讯事业部在第3季度就推出了17款新手机,其中的15款手机为彩色显示,11款具有拍照功能。 摩托罗拉的全球利润率不等于其中国公司的利润率,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毕竟,中国公司的销售额占到全公司的1/10。 这样的好日子对中国本土的制造业来说也许还太过遥远。商务部在10月发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报告承认,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很低,在国际贸易中获取的比较利益较少,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吉尔波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难了然于心,他今年夏天发表的《中国奇迹背后的神话》一文引起了很大反响。该文称,美国制造业的所谓“中国威胁”被过分夸大了,中国的经济奇迹并没有产生世界一流的企业,中国大陆在技术上仍是个落伍者。 十几年不变的工资 11月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揭晓了2004年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名单,东莞入选。 在颁奖晚会上播放的电视片是这样介绍东莞的经济活力的:“这个地级市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00个亿,它的财政收入占了全国的1%,全国银行里的存款每100块就有1块是在东莞存进去的。不仅如此,它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全国有1/5的服装是东莞制造,而全世界每十双运动鞋就有一双产自东莞,超过20%的玩具在东莞生产,每5部电脑就有1部来自东莞。” 20多年来,东莞城镇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收入节节攀升,现已成为珠三角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富裕城市。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在宣传片中说,今后要提高企业用工各方面的待遇,使外来工的待遇“要跟得上东莞经济的发展”。当主持人问他可以涨多少工资的时候,冷说10%。据了解,现在东莞一个普通打工者的月收入仍然是六七百元左右。也就是说,他们的工资有望上涨六七十元。 也许,东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加工制造业基地,出口导向型经济,而且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GDP和出口额均高速增长,有很多人富了,但那些在生产线旁通过枯燥地重复一个动作而创造着财富的“沉默的大多数”却没能搭上发展的列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8月曾组织有关人员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地区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几个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显示,在某地,12年来月平均工资只提高了68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一些地区的民工实际工资水平甚至有所下降。调查报告说,工资待遇长期低水平徘徊是造成今年“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刚刚结束在一些地区的调研,这次调研让他“禁不住产生了莫名的感慨”,感慨之后,他开始重新思考有关劳工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问题。 马宇发现广东一些民营企业家正主动申请“社会责任标准认证(SA8000)”,以期获得国际通行证。该标准为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人道标准,比如卫生间要求每十几二十个员工必须有一个蹲位等。 “我们禁不住要问:假如我国的竞争优势要靠损害劳动者权益来维持,那这样的竞争力还有意义吗?即使短期内可以这样做,但这种竞争力能够长期保持吗?”马宇在他的一篇近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工标准?》中写道。 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对温州的眼镜生产商们来说,刚刚过去的两周可谓佳音频传———从11月12日到18日,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相继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些好消息让他们有理由期待,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起诉将不会在拉美其他国家扩展。 温州眼镜商会会长叶子建曾表示,如果此案败诉,与阿根廷同属南美经济共同体的巴西、秘鲁极可能群起效仿,将对我国眼镜出口构成巨大威胁。据了解,温州产的眼镜95%是外销。 中国遭遇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案并非个案。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提醒说,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4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24起是由印度、土耳其等7个亚非国家发起的。 从1995年到2003年,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今年上半年,世贸组织内共有16个成员发起了101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有23起,占到22.8%,中国仍然是反倾销的第一对象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指出,几乎所有遭受反倾销的产品都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贱金属制品、化工产品、机电和音像设备、杂项制品、纺织品、玻璃和陶瓷制品,这六类产品案件数合计占所有反倾销案的75.8%。 与大多数人不同,马宇对上述反倾销数字并不感到特别忧虑。他认为反倾销增多是中国贸易力量的迅猛增长的必然结果,不要动辄就想到贸易保护主义。 “人家不反你反谁呀!”马宇笑着说,“这近1470亿美元(今年1-10月的新增出口)的中国商品冲到国际市场,必然会导致国际市场利益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现在遭遇这么多反倾销是特正常的事。” “再则,反倾销诉讼还可以帮助中国清理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马宇说。在已终裁的反倾销案中,中国企业有输有赢。胜诉的案件中,一般而言就没有倾销行为。“有些国有企业有成本概念吗?为了占据国外市场,它可以亏个10年。民营企业敢这么玩吗?”马宇反问道。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出口增长35.3%,但遭到包括反倾销在内的各种出口限制措施调查的商品金额仅增长了1.5%,共11亿美元,还不到出口总额4162亿美元的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