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循环经济促进法有望明年出台 应确定三大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09:32 第一财经日报

  由国家建设部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的《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于今年年底推出。这表明,中央正式确定循环经济的原则。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王维平,北京市管委高级工程师、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委员,是这一重要文件起草专家组的主要成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等工作对其进行了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正在做哪些工作?

  王维平:一是国务院有望在今年年底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正在修订即将颁布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将循环经济原则列入总则之中,并且明确了产品负责制和排污收费等内容;三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就全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做调研,已经列入立法计划中,有望于明年推出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制订的情况如何?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什么?

  王维平:今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随后又按照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9月底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征求修改意见。按照计划,该指导意见应该在今年年底推出。

  该指导意见的主要原则是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该指导意见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第一财经日报》:您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专家,您对中央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是怎么看的?

  王维平:中国发展面对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难的形势下,循环经济理念迅速升温,并有快速形成法律制度的态势,此时,就特别需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质动力作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入研究,以期提高政策法律的有效性与操作性。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实现责任与利益的公平结合,通过建立资源价值计量乃至计入成本、排污收费乃至计量收费、产品责任制乃至最终处理责任三大经济政策,以及三大经济政策的互动效应,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制度架构。

  《第一财经日报》:在循环经济立法与三大政策方面,国外的情况如何?

  王维平:日本、德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末就研究或实施了这三大政策,如日本于2000年就颁布执行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发展基本法》,并在该法中对资源消耗及其价值计入成本、产品生产者对产品最终报废回收利用的责任、排污计量收费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德国早在1996年就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废物法》,而美国也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要求通过资源消耗削减和再循环,减少50%废弃物。实践证明,三大政策能有限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日本东京在1989年之前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一直在逐年增加,收运和处理垃圾的费用不堪重负。1989年后,垃圾治理的对策从末端前移,在社会物流的全过程循环利用资源,垃圾量已经持续13年逐年减少。13年间少产生垃圾约600万吨,节省垃圾治理费用67亿美元,还回收再生了大量资源。而欧洲国家,除了土耳其,2003年所有城镇的生活垃圾都出现了负增长。

  循环经济立法以及三大政策,已经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并开始实施。

  《第一财经日报》:听说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将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应用到东北复兴上?

  王维平:2003年,致公党主席罗豪才席率致公党考察团对辽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传统产业的升级、城市规划的调整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进行调研后,决定将解决老工业基地改造问题同推行循环经济结合起来。这一思路引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家部委的重视,目前正加以研究采纳。

  背景资料:所谓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循环经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